2023年03月29日
第03版:

用电量回升彰显经济活力

3月26日 《 人民日报 》史哲

背景:近段时间,各地开足马力抓生产促经营,拉动用电量快速增长。1月至2月,全国工业用电量85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增速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全国制造业用电量62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22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上扬的用电曲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在企稳回升。

观点摘要:社会用电量被称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今年以来,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深入落实,国内需求逐步恢复,众多企业加快生产,拉动工业用电量增长;人员流动加快,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领域加速回暖,服务业用电量也逐步回升。可以说,用电数据的增长,展现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折射经营主体不断增强的发展信心,彰显经济活力加速释放的强劲势头。

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3月27日 《 人民日报 》向丹

背景: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掀起了参观热潮。可步入舱内参观的天和核心舱1∶1模型,两套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首次展出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及月面着陆器等未来载人登月主要飞行产品模型……一个个展品,生动展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辉煌成就,激发大众的科学热情。

观点摘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这些年,从“蛟龙”深潜,到“嫦娥”奔月;从“墨子”传信,到“北斗”组网;从“天问”落火,到“羲和”探日……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让更多普通人更好了解这些前沿科技成果及其背后的创新故事,不仅能拉近公众与科技创新的距离,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更有助于营造大胆创新、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从制作科普短视频,到打造云上科技馆,再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不断创新科普方式,进一步提升科普的吸引力,必能让更多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让全民科学素质再上台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蓄积更充足的底气。

“各地古镇相似度99%”是谁的尴尬?

3月27日 《 北京青年报》丰收

背景:无论哪个古镇都有卖丝绸的、卖钥匙扣的、卖手工首饰的,甚至连“特色小吃”都变得千篇一律,臭豆腐、烤肠、甑糕……不知何时起,古镇渐渐“长得”越来越像,古镇里的商铺和特色小吃也越来越像,相似性渐渐地取代了每个古镇的独特性。据报道,全国各地古镇的“查重率”甚至高达99%,相关话题也登上了热搜榜。

观点摘要:从积极角度看,多地古镇商家都善于“学习”,哪些商品在其他古镇好卖,就及时跟风效仿。但从另一些角度看,这将对古镇伤害不轻:一来,古镇的独特历史文化会被同质化的商品和服务冲淡;二来,过度商业化给游客印象是古镇变成了“杂货铺”;三来,对游客吸引力会下降。因为在游客看来,游览一个古镇和游览十个是一样的,没必要追求“诗和远方”。

要改变“各地古镇相似度99%”,首先,需要古镇开发者、管理者的清醒与自觉。既要在规划设计、商铺招商等方面坚持古镇的特色,也要合理控制古镇商业化使之不能过度,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其次,在古镇认定或旅游景区认定方面,要重视古镇独特文化,以起到引导、鼓励等作用。另外,要倾听民意调准古镇发展方向。总之,古镇不能走“相似”这条路。

客运站正在“消失”,不能让农村“有客无运”

3月27日 《 新京报》 佘宗明

背景:在“客运站正在‘消失’”的背景下,部分农村地区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需要正视。据澎湃新闻报道,就在前段时间,有广东信宜思贺镇网民在网上反映,该镇“一共有大小12个自然村,但每个自然村都没有统一的出行交通工具,这个是真的非常不便”,呼吁当地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村里私自运营的面包车进行“让步”。

观点摘要:一边是许多村民出行难,一边是客运班线亏损,这类问题显然不只是信宜才有。

事实上,不能因为村民出行需求部分向私家车转移是大势所趋,就认为现在到了农村客运班线该退出的时候。毕竟,无车家庭坐客运大巴的需求也是民生需求,从城市到农村的接驳、农村村镇之间的通行对农村交通体系的完善仍不可或缺。

无论如何,农村客运不能“有客无运”。只要有民生需求在,它就该“不止不休”。

火爆出圈的“村BA”见证乡村振兴活力

3月28日 《新京报》沙元森

背景:3月27日,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台盘村开赛,黔东南州队击败遵义市队夺冠。在村子里举办的这项“省级”联赛,不只是级别高,更令人惊叹的是该项赛事的专业水准和火爆气氛。可以容纳两万多人的观众席座无虚席,篮球场旁边配建媒体采访接待间、宾客会客休息间、运动员更衣休息间等,赛场内外的基础设施和组织活动都有板有眼。而且,众多媒体参加的网上直播更是吸引了数千万人在线观看。这个“村BA”绝对火出圈了。

观点摘要:新潮而又略显“野味”的“村BA”能够走红网络,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植根于乡土,土生土长,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由此可以看到,为乡村振兴凝魂聚力,可以借助一项篮球联赛,也可以借助一项足球联赛,又或者是一场音乐节。总之,它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无论怎样,它们的指向是共同的,那就是新时代农民不断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

(华峰 辑录)

2023-03-29 3月26日 《 人民日报 》史哲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2309.html 1 用电量回升彰显经济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