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泗水讯(通讯员 冯梦鸾)近年来,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的典范,苗馆镇充分发挥丰富的丘陵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等组合优势,努力培植农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树立工作。
坚持农村特色产业与区域特点相结合。按照镇内南高北低的地理区域特点,苗馆镇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提出了打造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等规模化、高效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了“沿S103省道两侧特色林果区,327两侧高效设施农业区,327国道以南至马王路、苗李路两侧粮食功能产区,马王路以南至东鲸山山脚优质花生、地瓜高产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布局。对村级采取“确定一个工作班子、制定一套扶持政策、筹集一块配套资金、抓好一批产业基地、组建一批合作组织、建立一套服务体系”的措施,切实加大对“一村一品”的推进力度。
坚持农村特色产业与农业科技相结合。紧抓技术含量高、品质优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积极建设粮食种植高产田、攻关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甘薯、黄姜、大葱、小米、订单土豆等农业种植项目,全镇农业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到5.2万亩左右。为提供技术支撑,积极邀请市县农业专家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免费提供技术帮助,并对农户进行科普培训,传授农民种植经验,调动农户种植蔬菜大棚的积极性。
坚持农村特色产业与专业化发展相结合。为打破种植低效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苗馆镇积极探索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抓实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工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目前,全镇共注册登记种植、养殖、农机、灌溉、中药材、苗木花卉农业专业合作社110家、注册登记家庭农场28家、注册登记村支部领办合作社28家,种粮大户164户,其中50亩以上种粮大户38家,经营连片流转土地达到7000亩以上。
坚持农村特色产业与企业发展相结合。近年来,苗馆镇积极探索“村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将村党支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的优势和农业企业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有机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把分散的农户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努力建立资源共享、生产互助机制,以增加农民收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积极争取驻村强基队产业扶持资金140万元,募集资金108万元,在马家井村新建地瓜育苗大棚40个,项目运营后能生产优质地瓜种苗2500万株,提供200人的劳动岗位,可实现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