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1日
第01版:

制造强市:按下我市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本报记者 鲍童

制造业是城市经济腾飞的“主引擎”,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聚焦“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坚持力量向制造业集合、政策向制造业集中、要素向制造业集聚,通过建立健全梯次培育、精准服务、部门协同、配套合作、金融保障“五大机制”,形成了“全社会聚力联动”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的良好格局。

近期,我市组织开展了一次聚焦“231”产业集群集中采访活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记者走访9个县(市、区)、16家企业,深入探究我市从“制造”升级“智造”、实现新型政企互动,发力抢跑新产业赛道、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国内行业一流高地的创新实践。如今,制造业顶起了济宁经济大梁,“制造强市”正一步步走来,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强大实力和竞争力的济宁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2022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650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1亿元;高端化工产业年营业收入也已达900多亿元,突破千亿元指日可待,作为我市两大优势产业,其后劲依旧十足。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细分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能。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医药产业基本形成以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为主的产业格局,涌现了诸如鲁抗医药、辰欣药业、焦点福瑞达等一批优秀生物医药类企业……制造业已成为稳住济宁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建设制造强市,济宁已按下“快进键”。

在位于曲阜市的山东焦点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精味道,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在泗水县的山东汇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全线满产;在邹城市的珞石智能制造未来工厂项目车间,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收放自如地挥动着机械臂……一幅幅“制造强市”的恢弘图景正一步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制造业是大城崛起的基础支撑,建设制造强市就是“市之大事”。近年来,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大力实施“制造强市”突破战略,推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和城市转型不断实现新突破。

在采访中,曲阜市工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干部助企攀登行动,不仅带动企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引领产业内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了信息互通、业务相连、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据了解,济宁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推动企业攀登进阶和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延伸和集群膨胀,推动干部助企攀登走深走实。2022年,全市攀登企业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863家攀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50.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03%。

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未来还将会有源源不断的新项目涌现,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制造强市”“智造济宁”,未来可期。

2023-03-2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1827.html 1 制造强市:按下我市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