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8日
第03版:

一河数百里:跟我去陪尾山探源

乔赞

万物都是有根源的,不管是地理概念中的风霜雨雪、江河湖山,还是社会意义上的文化文明、哲学科学,当然也包括生物分类中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都有自己的父母。

萌生这样的想法,源于“母亲河”这个温暖的词汇。我的家乡泗水,地处泰沂余脉末端、汤汤泗河起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小时候常听人说,泗河是泗水的母亲河,也是儒家文化的母亲河。我常凝望着西流的河水遥想,那泗河的母亲又是谁?

是泰山,是沂山,还是夫子出生的尼山?都不是,是陪尾山。

若在盛夏时节,自县城出发,沿河岸逆流而上,穿行在绿植纷披的泗水县境,山川俊美,村落掩翠,一路花香萦绕、鸟鸣相随,步步是景,处处皆画。行至泗河源头,耳畔渐有叮咚泉音,目之及处,玉珠飞迸,流水淙淙,如翻雪成堆,若猛虎怒吼,似火山喷发。

群泉中间,地势缓缓隆起,成一无峰土丘,即为陪尾山。细观此山,海拔不过百米,形似坚固的鸟窝,状如巨硕的温床,态若慈祥的母亲。环顾周边,皆是幽静的山林,充沛的水源与肥沃的土地。遥想当年,正是这片土地为文明的起始、文化的创造描摹着蓝本,承载起一条河数百里的行程,一座城几千年的过去。

泗河,古称泗水,禹治九水之一,因趵突、红石、洗钵、响水四泉同发,汇流成河而得名。泗河源出陪尾,由东向西,先入微山湖,此后由北向南,又纳鲁南苏北诸水,经淮河汇入东海,流经之地皆是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有趣的传说,经久传承,生生不息。

陪尾山是泗河名副其实的地理源头,也是泗水当之无愧的历史源头。

泗水禹贡属九州徐域,五帝时期历属姑篾、崇伯、卞明等国,为穷桑之地。据传,人文始祖伏羲在此繁衍生息,催生东夷文化;自颛顼称帝,唐尧、虞舜、夏禹、皋陶在此活动发迹,融合华夏文明。这一时期,以法治、德治为主干的上古文化,体系逐渐清晰,脉络慢慢明了,伴随这片土地从胎儿走向婴儿,从蒙昧走向文明。

自西周起,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泗治多以卞、鲁为名,或置卞县卞邑,或属鲁国鲁郡。此间天下分合,百家争鸣,先有夫子孔丘,河畔盘坐,讲学劝道;再有贤人子路,百里负米,孝老爱亲;也有卞庄子,坐山观虎斗,节士不辱生。自此,仁爱的种子逐渐萌发,文化的胚芽次第成长。

的确,是陪尾山接纳了孔子。晚年的孔子,心情是极其郁闷的。先是独子孔鲤去世,再二年,得意门生颜回离开。又一年,爱徒子路惨死刀下。更无奈,一心想为朝出力,却总是事与愿违。曾年轻、也气盛,受排挤、被诬陷,终生不能得志。周游列国十四年,时时受阻,处处碰壁,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犹如丧家之犬。

想当时,年迈的孔子,站在陪尾山上静静思索着,风吹乱了他的白发,望着汩汩泉水汇流西进,心生怆然,不禁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虽是慨叹,却是儒家文化的滥觞。此后,在秦朝烈火中重生的儒家思想,逐渐为历代王朝所接纳,成为治国理政的基础理论,进而构成了中国人温良恭俭让的独特心理结构。

关于孔子与陪尾山,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相传,玉帝大旱山东三年,孔子率众弟子祈雨,路遇一受伤白蛇,遂带回养伤。数月,白蛇伤愈,孔子将其放生于河中,只见水惊浪腾,白蛇瞬变白龙。白龙感激不尽,擅自降雨,玉帝怒而点化成山,百姓怜惜白龙,故取名陪尾山。

据说,白龙死后,不忘此地旱情,仍念孔子恩德,便从山间石缝吐出泉水,就有了史志中的“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似花朵盛放,诸泉以陪尾山为中心,或从地涌,或由内突,或见隙溢,星罗棋布,纵横交错,一同构成了辽阔、幽深而又曲折的泉的世界。

自南北朝,以至于隋,县治废兴不常。开皇十六年,隋于古卞邑地置泗水县,治所在虚朾,泗水城建置始此。唐宋沿袭旧制,世事繁荣,文人墨客追寻先贤,寄情山水,写下大量诗篇,为泗水赋予精神,注入灵魂。

李白与杜甫在鲁地重逢,同观齐鲁,畅游泗河,临别放歌:“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白居易以流水喻写时空变迁流转,吟唱出“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的优美诗句。大儒朱熹寻芳圣人之道,觅求美好愿景,以诗言志,遂成绝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至元,又复废复兴。迨于明清,酌古定制隶兖州府。这是到处流淌着诗句的年代,商辂、于慎行、李化龙、康乾二帝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不遗余力地在吟诵着、歌唱着,就连鸟儿也跟着欢呼不已。

最是清朝乾隆皇帝,自幼受正统儒学教育,拜谒先师之余,九次驻跸临幸,建行宫修石舫,以山为砚,临池而墨,且觞且咏,成就诸多御笔华章。据说,山岗上矗立着的“子在川上处”石碑,即为乾隆为纪念孔子所立。

在广袤的泗河流域,不仅孕育了东夷文化、儒家文化,养育了许许多多像孔子、仲子、卞庄子这样的圣贤名士,还衍生出泗阳、泗州、泗县、泗洪诸多与泗有关的地方,受到泗河滋养最多的当属泗水了。

后来虽经战乱,境内村庄多有划转,泗水县治从此未变。多少年过去了,枯瘦少女渐渐长大,学会了梳妆,学会了打扮,正如出水芙蓉般蝶变一座温和、善良、恭谨、勤俭、谦让的文化之城、有爱之城。

历史是遥远的,远不可及,但又近在咫尺。新春来临之前的泗水,寒风四起,白雪满地,我踏着孔夫子、卞庄子、子路、李白诸君或深或浅、或轻或重的脚印,再次来到陪尾山。

山间小径,曲折委蛇;脚下石板,古朴苍茫。行进其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妙不可言。登顶陪尾,但见泉眼若星,河流如带,远山似屏,百里泗河千年泗水尽收眼底。■祝伟 摄影

2023-03-18 乔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1484.html 1 一河数百里:跟我去陪尾山探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