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4日
首页
第08版:

——记山东省戴庄医院援疆医生苗庆山

精神健康卫士心系英吉沙

8

2019 年9月4日 星期三

本报记者 山进 通讯员 君来 新亮

他是一名精神科大夫,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近十六年;他是一名援疆干部人才,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筑起了一道爱与健康交融的风景线。他就是现供职于英吉沙县人民医院的苗庆山医生。今年39岁的苗庆山毕业于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山东省戴庄医院(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精神科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待遇及社会地位不高,是大多数医生不愿选择的科室,但是苗庆山却一干就是十多年。他真切地热爱这份职业,购买许多专业书籍,自学有关医学临床知识,工作期间又读取了硕士研究生学位,积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临床业务能力,同时兼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人;团结同事,待人热情和蔼,不厌其烦地为患者及家属解疑答惑。他擅长精神科常见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的处理,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2018年8月底,苗庆山被中组部选派为第九批中期轮换援疆干部人才,赴新疆英吉沙县开展援疆工作。入疆后克服当地气候、饮食、交通不便、医疗技术落后等困难,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援疆工作中。

用诚挚的爱心

呵护同胞们的身心健康

英吉沙县位于新疆喀什地区,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驿站,为南疆八大重镇之一,境内人口约30万,其中98%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由于地处我国西部边陲,地广人稀,经济发展落后,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为济宁市对口援助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县医院的心理学科处于空白,当地群众就医大多前往周边地区。济宁援疆医疗队进驻医院后,苗庆山医生在中医康复科开展工作,根据医院现有药物及实际情况,开始收治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轻症精神患者,每天按时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同时积极向医院领导申请配备常用的精神药物,为开展临床工作提供有力的“武器”。

在日常工作中,苗庆山医生带领科室年轻医生进行病史收集、精神检查,厘清工作流程。自援疆到位以来,至今已收治各类精神患者二百余人次,切实解决部分精神患者的实际问题。一名叫阿依巴古丽·铁穆尔的维族女患者因浑身不适、失眠四年而先后在多家医院辗转住院,但均没有得到缓解。机缘巧合,她投医于苗庆山医生。在他的精心治疗下,短短二十天,她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她出院时激动地说:“这几年我感觉我的病治不好了,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苗医生,让我摆脱了疾病的折磨,重新回到家庭。”在临床工作中,他不仅要做好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治、康复等相关工作,还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教育工作,用诚挚的爱心呵护同胞们的健康,充分体现援疆医生“大爱无疆,大医精诚”高尚的医德风尚。

用精湛的医疗技术

“传帮带教”培养当地紧缺医疗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当地缺乏精神卫生人员的现状,他注重对科室医护人员的培养,通过“一对一”带徒、“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学的帮扶模式,培养对精神医学有兴趣的年轻医生进行病史收集、精神检查,通过典型案例,详细讲解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住院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手把手教他们书写专科病历、日常病程记录,使其能逐渐掌握精神科常见病的诊治技术和记录书写,独立开展临床工作;定期开展小讲座、专题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诊治能力,加强护士对患者的疾病宣教,做好精神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希望通过以上方式,真正做到把技术留下,把人才培养起来,切实打造一批带不走的技术团队。科室医生王晓斌说:“以前我对精神疾病没有了解,以为精神疾病没有办法治愈,通过培训学习后,我才深深体会精神患者之痛苦。苗庆山医生来到我们这里,真是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福音。”

另外,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当地有许多重性精神病人缺乏有效管理。针对这种情况,由当地卫健委组织,苗庆山多次对当地基层医生进行专业培训,普及精神疾病知识,并且深入多个偏远乡镇开展重性精神病人的筛查、诊治及管理随访工作,提高心理咨询和治疗指导,有力促进当地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 为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他又积极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在当地萨罕乡康复院的基础上挂牌成立了英吉沙县人民医院心理康复中心,指导建立重症患者观察室、治疗室、医生办公室、药房及结算中心等,为重性精神病的诊治、康复等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除了做好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根据科室实际工作需要,苗医生协助科主任做好病历质控工作,针对运行及出院病历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使科室病历质量明显提升。在科室副主任休产假半年期间,主持科室日常工作,做到上传下达,使科室各项工作平稳运行。苗庆山还在医院会诊中时还积极向其他科室医生普及相关心身疾病知识,提高精神疾病的普及率,有利地促进了相关科室的临床工作。

同时,他积极完善医院学科建设,制定了完整的科室规章制度和诊治流程,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并向济宁援疆指挥部申请了专项资金,购置相关设备,开展临床心理科的创建工作。临床心理科的创立,将填补英吉沙人民医院没有临床心理科的历史空白,为当地各族人民群众提供各项精神疾病的诊治、预防及心理咨询等相关服务,方便了当地精神患者的就诊,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健康水平。

用博大的爱心

开展公益宣教义诊和民族结亲活动

在工作中,他发现当地部分干部群众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先后多次为驻村干部及教师、当地学生等免费进行心理疏导,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而且他也发现,很多精神患者就诊不及时,家属带其前来就诊时发病已经很长时间,治疗难度大,效果不理想,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机会。所以普及精神疾病健康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他积极参加医疗队的“进社区、到农村、入农户”等系列活动,先后多次到实验小学、萨罕乡4村、苏盖提乡13村进行义诊,开展健康宣教及精神疾病筛查。期间多次深入当地进行送医、送药、自费购买生活及文化用品,送到多家贫困户手中,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另外,根据医院安排,他多次前往鲁英中学、第四小学、新城社区进行传染病知识宣教和全民免费健康查体,为其送医送药,做好学校和社区医疗保健工作。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苗庆山入疆后除了在技术帮扶之外,还积极进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工作。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搞好民族团结,尊重民族同胞的民俗习惯,与民族同事交朋友,相互到家中做客,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逐步了解和信任,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了民族同事的高度认可。他还响应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号召,参加医疗队结亲帮扶活动,与当地萨罕乡的一个维吾尔族单亲家庭结亲,为其生活、医疗服务提供帮助,在彼此相处中增进了感情,在学习中加深了友谊。在休假期间,他积极向周围亲友宣传党的治疆方略和民族政策,募集价值三千元的衣物,自掏邮费,并亲手送到结亲对象的手中,为其解决部分生活困难,受到同事、结亲对象的一致好评。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在平凡的工作中,苗庆山以默默的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对医疗事业满腔的热情,赢得了同行和组织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颁发的“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和济宁市援疆指挥部颁发的“2018年度优秀援疆人才”荣誉称号。

在疆的近一年的时间,苗庆山积极践行着一个援疆医生的职责使命和忠诚担当,舍家报国,全情投入,忘我工作,倾情援疆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精神健康卫士的职责。

2019-09-04 8 ——记山东省戴庄医院援疆医生苗庆山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119.html 1 精神健康卫士心系英吉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