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9日
第03版:

德惟善政 政在养民

■孔繁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一直是我国古圣先贤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商周时期,在国家及社会的治理中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潮,如周公提出的“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管子》中也有“敢问何谓其本?”“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的记载。这种思潮被后来的各家学派所推崇,尤其是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家,更是强调这种民本思想。孔子的“仁者爱人”“苛政猛于虎”;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荀子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等,都强调国家应该以民为本,认识到了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本固,才能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中装着人民,行动依靠人民,目标为了人民,国家才会长久、繁荣昌盛。

保证制民之产、不违农时。孟子讲:“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强调土地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孔子讲:“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孔子和孟子都是在强调作为统治者,在国家及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时刻关心爱护百姓,要关注民生,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切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去做事,特别是在农忙时节,更要注意不能干预农事,让百姓自由地按照季节时令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保障粮食安全,以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可见让百姓有稳定的土地等财产,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孔孟等圣贤所倡导的不违农时等观念对我们当下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做到民信之矣。统治者或国家能够长久地执政和生存下去,就需要让老百姓对政府、对国家充满信心和信任。《论语》中记载了诚信的重要性: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如果一个政权和国家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它也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期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赢得江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正如孟子所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赢得百姓的信任、赢得民心是一个政权稳固的基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学习和体味其中所包含的哲理和道理,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

2023-03-0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0784.html 1 德惟善政 政在养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