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5日
第04版:

春天的交响

刘洁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以一个“惊”字,显得来势汹汹、与众不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言:“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走矣”。一声春雷,震出了蛰伏在地下冬眠的生命,让春天生机盎然。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节气,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歌咏的主题,借此抒发人生的情怀。

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诗曰:“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雨水之后,虽天气渐暖,小动物们还是躲在巢穴里不肯出来。惊蛰一到,阳气上升,弥漫在大地之上。桃花像蜀锦那样绚丽绽放,春鸠飞上枝头,草木生发,田间地头多了许多忙碌的身影。

古人将惊蛰化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诗人巧借三候,生动描述了惊蛰时节的景象,一个“初”字透着对惊蛰的喜爱,透着与春天的期盼。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这是元代诗人仇远留下的诗句。

惊蛰时节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春雷了。半夜人正酣睡,突然一声惊雷,晨起时已是蛰虫苏醒,花草萌发。诗中瞬间的风雨雷电跃然纸上,生动而立体。这雷声并非惊吓,而是让草木精神、春回大地的惊喜。

随着日照增强,气温回升,惊蛰也被视为春耕的好时节。韦应物的《观田家》,正是描绘了惊蛰春耕的忙碌。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农人勤劳朴实,忙而有序,安贫乐道。待诗人道出他们背后的徭役之苦,更显其悲惨,也对自己不劳作而宦游食禄的生活自责。

惊蛰前的春是静悄悄的,似沉睡着。惊蛰仿佛叨扰了春天的梦,醒来后万象更新,开启了春天盛大的交响曲。四时五谷,皆始于此;美好生活,亦始于此。

2023-03-05 刘洁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0445.html 1 春天的交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