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5日
第03版:

我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3.8万多个乡级行政区,县乡人口数量众多。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95%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各地大力加强乡村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有力促进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形成良性循环。但总体看,县域商业尤其是村镇商业发展依然滞后,流通梗阻依然存在,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依然不足。《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完善乡村市场体系。”未来还需围绕完善流通设施、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改进监督管理方式等多下功夫,进一步推动乡村市场扩容升级。

——人民日报:《做好乡村市场体系建设大文章》

青年城镇化的趋势也表明,青年人更倾向于集聚城市,在城市创新创业。据《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公开的数据,2020年我国青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1%,比整体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高出7.2个百分点。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恰逢其时,势在必行。新时代城市发展,要顺应我国新型城镇化趋势,尊重青年成长规律,更好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统筹城市与青年发展,进一步提升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质量和效率,让城市更宜业、宜居、宜学、宜乐、宜游,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光明日报:《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

不久前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强国之本、立国之基。智能化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制造业智能化将加速我国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质量强国的关键之举。当前,我国制造业产业体系新动能正不断增强。通过建设智能化发展的创新中心、产业化促进机构和试验验证平台等,正在形成全面支撑行业、区域、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创新网络。

——经济日报:《抢占中国制造“智”高点》

中华五千年文明自带流量密码。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精神内涵一脉相承,在岁月洗礼下不断丰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血脉。传世的文物、典籍、非遗技艺等,是中华文明存续流传的载体。以展为媒,对话历史,人们细细体味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赓续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新华时评:《找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

(辑录 闻道)

2023-03-0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0443.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