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早春,瑞雪匐降,与国涛守茗对饮,窗外银装素裹,诗情画意。国涛静静的,像一朵雪莲花,身边是一摞浸着墨香的新作,他说喜欢恽南田的没骨花卉画。说这话的时候,他清瘦的脸上闪着光芒。
国涛酣畅于丹青世界,从鲁西南僻壤到天津美院再到陕师大,一路走来,羽翼渐丰。导师李孝萱有这样的评价:国涛花鸟是有生机,古人有言之谓,花鸟贵在生机且情深意真。这生机在国涛没骨花鸟画中,则溢出铮铮骨气。
没骨画法始于五代,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徐熙作花卉“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这种画法不用墨笔勾线,全用彩色直接点掇挥写而成。
宋之后,没骨画作品寥若晨星。至清,常州画派领袖人物恽南田,“考之前古,研思秘颐”,开没骨法新风,登花卉画高峰。
国涛之没骨花鸟,从传统中来,继承前人笔墨技法,更重“参之造化”,给传统以新的血液,赋予了花鸟画更多的生命和灵性感悟,而实现由画形到画神的转变,使得作品内涵丰富。既有传统工笔院体的静肃之美,也有现代文人画的清新恬静之貌,畅快自由地抒发着笔墨情趣和内心世界。
读国涛花鸟画,如沐春风,如嗅花香,如闻鸟语,传统笔墨融合着时代气息,自有一派高雅格调。这源于他对陈淳、恽南田大作的研读临摹,也与他“师自然”的写生息息相关。
李国涛作品,无论牡丹、荷花、桃花、梅花、水草,还是仙鹤、鸳鸯、鸡鸭和各种鸟儿,都以五色染就,跃然纸上,生机盎然。笔墨上的功夫,源于他生活的真切。
近作“独唱春风”“花开并蒂”“无上清凉”等题材,无不是他熟悉的景和物,自然美使作品赋予了灵动,也正是来自生活,才更赋予了绘画艺术的生命。
这也正如李孝萱在国涛“春烟绿影”画跋中所云:思有利钝,觉有先后,委心古人,而无外慕,久必有悟,悟后与生知者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