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因路变,业由路兴。
交通,素来被认为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通地域,牵手城乡,便利人民群众的出行,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我市“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民航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大交通”为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去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稳步增长,新机场高速等4个项目竣工通车,有效改善了区域交通通行条件;济宁新机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年顺利实现转场通航奠定坚实基础;济宁至曲阜快速路提质增速,成为连接东西都市区的交通大动脉;鲁南高铁通车运营,在实现“一纵一横”高速铁路网的基础上,雄商高铁、济邹高速、绕城高速环线提速推进,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形成……道路通、百业兴,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打通了经济“大动脉”,畅通了供需“微循环”,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物畅其流,货通天下。我市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独特优势,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谋划,推动内河航运提档升级、全面振兴,现代港航物流发展强势崛起,向北方内河航运中心迈进:梁山港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是全省唯一上榜的内河港口项目;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段、湖西航道下级湖段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建成全省首条二级航道、首条数字化航道;济宁港建成全省内河第一个集装箱码头,开通济宁港至南京、武汉等12条集装箱航线,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全面落实党中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立足全省、面向全国,放宽视野、放开思维,全力布局大港口、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通过最大程度释放后发优势,港航物流高地立起来指日可待!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当好开路先锋,我市将提升交通枢纽地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建设雄商高铁,新机场实现转场通航,谋划争取济济高铁等重大工程,更好融入全国全省交通大格局;提速推进济邹高速、济商高速、济微高速北段、济广高速改扩建等工程,推动兖郓高速尽快落地,加快建设“五纵五横”高速路网;建成通车济曲快速路,完善县市区之间快速交通网络,实现新机场到各县市区快速通达,构建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完成共青团路北延、杨柳互通立交,开工蔡庄互通立交、建设路北延等工程,形成“高连高、高连快、高快一体”快速交通体系……一条条通畅的道路必将带来一系列的蝶变效应,成为引领城市经济的发展之路,成为赢得民心的利民、惠民之路。一通百通,济宁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