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4日
第03版:

芦荡渔船上的微山湖早期堤坝党校

董学君 董硕

抗战时期,为适应敌后工作,我党在微山湖区建立了沛滕边县,辖滕沛边境的微山湖抗日根据地,历时七年多,是今微山县的前身。在极其艰苦的抗战岁月,沛滕边县委利用湖湾堤坝、芦苇荡、湖上渔船等,举办了十余期党校,培养了大批干部,从这里走向全国。微山湖区抗日根据地被誉为“小延安”和英雄的摇篮。

沛滕边县的党员干部培训

1938年底,微山湖区中共党员发展到四百多人,经中共苏鲁豫皖特委批准,于12月成立沛滕边县委,主传珍任县委书记。1939年3月,县委决定举办党员训练班,并决定由宣传部部长沈惠民、副部长丁子久具体负责。

第一期开学典礼在夏镇南部的湖村老坝湾举行,主传珍作动员报告,丁子久安排学习内容。党员身份是不公开的,学员大多是农村支部书记、支委和知识青年党员,也有工作骨干。学习内容为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学习方法十分灵活,每天5节课。

第1期结业后,斗争形势逐渐严峻,鬼子开始清乡扫荡。第2期到第5期,县委给党员培训班配备了七八支长枪,战士们轮流站岗。湖边堤坝上一有情况,学员就乘渔船藏进湖里苇棵内、鸭墩子上学习,除了行军,学习是不间断的。只要鬼子汽艇开过来,学员就迅速跳入湖水里,头顶莲叶,隐蔽在荷花丛中。如果白天不能学习,就点上小油灯加夜班。

夏天湖上蚊子嗡嗡叫,学员用手都拍不过来,狡猾的蚊子还钻进衣裳里咬人。学员们就用湖草扎上裤角和袖口,再用莲叶包住两脚,双手负责保护头和脸部。学员打趣地说,我们是一支特种部队,既对付得了小鬼子,又对付得了大蚊子!这样到了1940年夏天,党员学习班共举办5期,培养党员150人。

抗战后期,沛滕边县委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每期20天左右。学习班把县、区、乡干部轮训一遍,用党的方针政策武装了干部头脑,保证了对敌斗争和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由陶有亮、王吉德、钟永堂3人具体负责,县委又把曾在鲁南党校和鲁南干校学习过的同志调来当辅导员。

1944年秋,在微山湖边的周村、房庄和班村湖堤隐蔽处,办起了第1期党员干部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五六十人。授课内容是:国际国内形势,对敌斗争和抗战必胜的道理;共产党的性质任务,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加强党的建设;各个群众组织的性质、任务,怎样搞好减租减息和增加工资,如何搞好统战工作和敌工工作,怎样开展大生产运动等。

学习班开学和毕业典礼,县委书记张庆林同志讲话,讲解国际国内形势和统战工作,对党员提出要求。朱奇民同志讲解对敌斗争和各项工作中的宣传教育工作,王吉德同志讲党的性质、任务,怎样做一个党员和党的建设。陶有亮同志讲群众组织和开展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

学习班组织学员搞实地调查,通过系统学习和讨论,使各级党员干部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第2期学习班的学员主要是区长和一般干部,第3期、第4期学员主要是群众团体干部,每期培训班都发展了新党员。

1945年初举办第5期培训班,学员主要是青年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夏镇送来三大车青年女学员。大家学完理论后即变成工作队,搞反霸、反乡保长贪污,搞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工作。经过实践的考验,又发展了一大批新党员。这期培训时间最长,结束时都办了脱产手续分配工作,充实到县、区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经过一个冬春,共办了5期学习班,训练了三四百人,把全县区以上的干部训练了一遍,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对干部战士的教育培训工作

沛滕边县委管理着我党领导的包括微湖大队、铁道游击队等多支微山湖区抗日武装的党员干部档案,利用党校对干部战士进行培训责无旁贷。

首先,对干部战士进行阶级教育,比如讲谁养活谁的道理。县委书记张庆林曾在党校培训时讲道: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和蛔虫一样,自己不劳动专门钻到别人的肚子里,吃你的营养,喝你的血。他们抢占别人的土地和物资,骑在人民头上不许人民反抗。这种人就是地主和资本家,他们是剥削阶级,必须消灭。另一种人劳动一年,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果实,被剥削阶级抢走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有的虽有很少土地,还得出卖劳动力,也无法养家糊口,还得受欺压。他们是贫苦的农民和工人,是被剥削阶级,农民要团结起来推翻剥削阶级。

其次,对干部战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到中国来,想把我国的财富抢到日本去,中国人民不让他拿走,便起来抵抗。日本鬼子奸淫烧杀抢,无恶不作,他们是我们的敌人,全国人民要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部队也非常重视纪律教育,教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解歌词内容,并经常搞唱歌比赛,其中的歌曲有《杀敌救国保家乡》:

房子烧了,东西没啦,

只剩下一片焦土几片瓦,

还有那满地的骨头渣!

我的父母兄弟谁杀啦?

我们的姐妹谁抢啦?

可恨那日本鬼说杀就杀。

走!走!走!上战场把敌杀,

来!来!来!上战场,救国保卫家……

歌曲还有《八路军真勇敢》:

八路军,真勇敢,个个都是铁打的汉。

只要一声军令下,一夜能闯九重山。

拖不垮,打不散,人人都是英雄汉。

…… ……

同时对青年战士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争取早日入党,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组织妇救会,培训妇女干部

妇女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抗战后期,县、区、村大都建立了妇救会,而全县妇女干部却很少。为了配齐县、区妇救会干部,1945年3月,从一区夏镇选拔三十多名有初小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妇女,用三辆大马车送到房庄、周村、陶阳寺村一带,参加沛滕边县委举办的为期1个月的党校培训班,还吸收了部分其他区的青年女学员。结业后留二十多人参加县委组织的减租减息工作队,其余同志都分配到县、区妇救会任专职妇女干部。

1945年,发动全县妇女参加党的中心工作,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和反霸斗争运动,各区都召开了妇女代表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各界妇女投入双减运动,从不同角度发挥妇女的作用。召开民主人士家庭妇女座谈会,要求她们做上层人士工作。县委要求各级妇女组织,在动参运动中培养一批送子、送郎参军的好典型,带动全县的动参工作。

各区召开基层妇女代表会,对妇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揭发日本鬼子、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罪恶,揭发地主恶霸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把地主粮食堆成山、奢侈享乐,和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逃荒要饭进行对比;把妇女在旧社会无地位、婚姻不自主、挨打受气,和共产党提倡男女平等,妇女也能参加选举人民民主政权、当家做主人进行对比。

为保卫胜利果实,妇女们积极投入到动员参军运动中,带头送子女、送丈夫参加八路军,深感当军属光荣。通过教育动员,广大妇女的阶级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提高,许多母亲和青年妇女送子、送郎参军。在欢送参军大会上,战士披红戴花、坐轿,群众敲锣打鼓、放鞭炮、吹唢呐,有的村还把他们的事迹编成歌曲演唱,热热闹闹把亲人送到部队。全县有1000余人参军,新编为十一团。

1945年8月,剿灭顽军申宪武的战斗在闫村打响。临城县在支前指挥部总指挥张庆林的领导下,发动全县妇女推磨压碾、摊煎饼、蒸馒头、收集鸡蛋,做军鞋军袜、慰问袋等,把支前物资送到前方。柴里等村离闫村近,群众深受国民党顽固派的祸害,听说八路军要打申宪武,都自动把家中的猪、羊、鸡等食品物资送到支前收发站。

妇救会组织妇女担架队,把伤员及时送到两城后方医院,有的自愿报名参加护理工作。县妇救会会长马秀美、副会长李建亭与特支书记孙庆仁,带领妇女驾3只大船,沿湖边和运河行走两天两夜,将慰问品送到两城医院慰问伤病员。村妇女会长张瑞芳,7岁的儿子不幸病故,丈夫又在战斗中牺牲了,大家都劝她休息,她说:“我哪能休息,眼泪不能打倒日本鬼子,也不能消灭顽军,我要多收些鸡、鱼、肉、蛋和瓜果送给伤员同志,使他们早日康复,再到前方打敌人……我要以实际行动为我男人和乡亲们报仇!”

房庄朱大娘,儿子在前方牺牲,抬回家来,儿媳悲痛欲绝,守着男人哭喊。朱大娘说:“咱们哭死也无用,有种你把你儿子交给我,叫孩子去为他父亲报仇!”儿媳同意了。朱大娘领着孙子去县委找张书记,叫领导把孩子送到部队。张庆林书记见孩子最多只有十三四岁,就劝朱大娘把孙子领回家,等孩子长大点再送他参军为父报仇,朱大娘说什么也不答应。张庆林只好把孩子留下,送到后方医院学习,照顾伤病员。

①沛滕边县委旧址②微山湖上隐蔽学习的双桅船③湖上学习,整装待发

■资料图片

2023-02-04 董学君 董硕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28164.html 1 芦荡渔船上的微山湖早期堤坝党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