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李颖 通讯员 李敏)接庄是济宁市东城区经济发展要地,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城中心地带。近年来,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基础教育、看病就医和环境提升等各项民生政策,织密了民生保障“安全网”,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去年,接庄街道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要求和全年目标任务,全力稳经济、保安全,团结奋进、克服困难、扎实工作、狠抓落实,街道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强化党建保障,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强化日常监管,并通过绩效考核提升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分类型分批次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提升村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制定整顿方案并如期整顿到位。严格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基本制度,坚持党支部每半月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突出先进性,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在村级党组织的示范带动下,统一战线工作和文明村建设成果满满。
强化项目保障,加快提升项目建设。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强基础、增后劲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领导班子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会,研究项目进展情况,采取现场督导和会议调度等方式,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济微高速接庄段已全面通车,接庄发展迈入“高速阶段”。
围绕乡村振兴,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转包、出租、置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供需矛盾,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保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高投入,进行高标准农村公用厕所建设和公用厕所改造任务,协调抓好道路提升、合理补植、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工作,实现村居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完善图书阅览室、健身广场等居民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街道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
强化民生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民生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相继落成,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湖滨学校、三贾幼儿园即将交付使用,南集、袁庄2处新建幼儿园即将完成规划设计进入施工阶段。构建了社会救助工作网络,残疾人“如康家园”达到“五有”建设要求,在全区率先启用,对养老院进行了规范化提升,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街道内5个村农田沟渠水利排水项目、3处公厕建设和5个村污水治理提升项目已全部完工,塌陷地治理、十里湖水质提升等项目正稳步推进。建成了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和为贵”矛盾调处中心和“一次就捷”为民服务中心,打造出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的“三中心”,聚焦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发挥服务民生、惠及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