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建新 摄影报道
黑泥、白藕,皮裤、水枪,隆冬的寒风中,挖藕人用自己的辛劳,从池塘中挖出缕缕藕香,为人们奉上餐桌佳肴。春节前后是莲藕上市的“黄金期”。此时,正值数九寒天,寒风料峭,在任城的喻屯、唐口、嘉祥金屯等镇街莲藕种植区便进入莲藕采挖旺季。站在藕池边远远望去,灰茫茫一片,莲蓬耷拉着,走近却发现,莲藕“隐藏”其中。一大早,在金屯镇金城村的藕塘边来自喻屯镇李户村的老于和同伴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只见他身穿特制防水衣,往藕塘深处走,走到有藕秆竖起的地方,挖藕人弓着身子,拿着水枪对准藕塘底部的淤泥冲洗,直到一整支藕被完整地挖出来。每天早上七点到下午两点,七个小时都是泡在水里的,离藕塘远的挖藕人早上四五点就得起床。为了多挖藕,老于他们顾不上回家吃饭,中午饭都在藕塘边简单吃点自带食品充饥,然后就继续下塘劳作。寒风中,挖藕人水衣、高压水枪是他们的标配,俯身探寻……动作麻利,莲藕随之出水,汗水与泥水混合。他们从秋收,一直干到来年的四月份才结束。就在前几天,一场雪儿悄悄降临,此时此刻池塘的水更加刺骨,残败的荷梗歪歪斜斜,寒风让这片藕塘愈发萧瑟。气温零度以下,一般人在荷塘边很快就被冻透了,常年泡在水中,挖藕人的皮肤粗糙无比,还经常被泥里的利物划伤,指甲缝隙里有一圈洗不掉的黑泥,这是常年挖藕留下的,很多人因此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挖藕人依然活跃在藕塘,一些身体不好,吃不了苦的逐渐退出了这一行。
“我们使用的这种用高压水枪取藕的方式,取代了过去抽干水塘,靠手刨、锹挖的原始做法,挖上来的藕还需要冲洗干净,这样才会更好卖,以前没有高压水枪的时候都需要人一个个的洗干净。这样更高效一些,我们也可以少泡在水中,少受点罪。”挖藕人付超边冲边说。
挖好的莲藕装到浮筏上运到塘边,寒风中,挖藕人小心翼翼地将莲藕捧在手上,就像捧着一件来之不易的战利品。一位村民将冲洗好的藕高高举起,笑着说;“瞧啊,这根莲藕可真长啊,至少得一米多。”水冲加手挖,村民将莲藕稍一聚拢后,便放在塑料布上,然后将满载莲藕的塑料方布拖出。称完重量,交给藕商,一天的辛劳换回二三百元的收入,老于和同伴们便结束了一天的劳作。
莲藕展示
丰收的喜悦
分类打包
艰难拖拽
满载而归
莲藕冲洗
码放整理
称重装车
防水装备
齐心协力
简单午餐
艰难操作
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