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8日
第03版:

中银电化:创新赋能按下绿色“快捷键”

记者手记:踔厉奋发新征程,更立壮志谱新篇。在筑梦电化百年的路上,中银电化将以开放、智慧和激情,踏着成功的基石,奋进百年梦想,迈开矫健步伐,奔向崭新的、辉煌的明天。

■本报记者 曹俐 本报通讯员 王孝华

伴随着宝相寺的晨钟暮鼓,走进汶上这片文化厚重的热土。

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坐落在汶上化工产业园,是一家有五十六年发展历史的氯碱化工企业,2011年响应退城进园政策,从济宁城区搬往汶上化工园区。多年来,在汶上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中银电化以“致力于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受人尊重、能够带动行业进步的领先化工企业”为愿景,坚持贯彻“和谐、共赢、创新、奋进”的核心价值观,践行“两个第一,两个宁可”的安全环保理念,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确保生产经营安全、环保、高效,谱写了一曲激情创业、奋发图强、跨越发展的生命乐章。

改革创新 推动绿色发展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中银电化前身是济宁电化厂,1966年建厂,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中银电化在历史浪潮中的不断发展与变革。

2016年中银电化股权改制,电化人当家做主人,拿出壮士断腕、敢为人先的精神,依靠机制创新、体制改革抵风御寒,当年实现了近几年来的首次盈利。2019年底,疫情爆发后,中银电化防控生产两不误,顺应市场调整结构,打造核心产品,经济效益不断攀升。2022年烧碱连续两年达产30万吨,前9个月就已实现利润、税收双过亿,在疫情和市场双重压力下,不退反进,多项经营指标均超历史最好成绩,开创了中银电化发展新局面。中银电化连续三年被授予“汶上县功勋企业”,成功入选“2022年济宁民营企业100强”,获评济宁市“专精特新”企业、“助企攀登”企业、“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荣获“山东省氯碱行业卓越企业”“省级健康企业”等荣誉称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团队被授予“青春担当好团队”,全面提升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污染不是化工企业的代名词。安全是天,环保是命,擦边球不打,违法事不办。”中银电化针对安全环保,突出制度的“刚”性管理,着力构建改革创新体系,将安全环保、管理创新、质量创新、经营创新纳入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依靠技术进步,牢固树立“把安全环保当做企业第一责任、把安全环保视为企业第一荣誉和宁可降产停产也不能发生安全环保事故、宁可不要利润也要确保安全环保”的安全环保理念,持续加大安全环保投入。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3亿多元,完成各项技改150余项,实现了五位一体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安全环保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中银电化智能化、数字化工厂建设。

安全环保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改制以来,中银电化坚持“技术服务于安全,服务于环保,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经营”总体要求,深刻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为生产保驾护航。中银电化自行研发的盐泥洗涤、氯酸盐分解等技术,降低了制碱过程中的物耗、能耗,并有效地解决了氯碱工业滤泥含盐高的老大难问题,处理后的滤泥可以直接用于养育花草。2022年中银电化自主研发申报的专利技术有35项,其中28项已获得授权。

随着国家安全环保政策的出台,中银电化按下绿色发展的“快进键”。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验收标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风险评估管控的科学化、标准化工作水平,从源头上管控风险。同时,以环保倒逼,不断加大生产一线和外排水的整治力度,提高中水回用率和地表水的使用占比,实现源头减排、循环利用,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中银电化被授予“济宁市生态环保工作先进企业”、“绿色标杆企业”荣誉称号。

打好组合拳 强化人才发展支撑

不拘一格育才,多措并举留才。中银电化在厚植人才优势方面,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为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缓解员工购房压力。自2021年起,公司每年都要与符合借款条件的员工签订无息借款协议,借款金额高达30万元,让人才潜心发展事业,助力青年员工成长。公司新公寓投入使用,迎来了首批本科学生、青年骨干拎包入住,以企业主人翁的姿态实现安居乐业。

企业有担当,员工有力量。中银电化不断提高更优厚的福利待遇,四次调薪增加员工收入和多项福利。以薪酬留人,情感留人,全面改善办公环境,改革深入人心。推动食堂改革,实现了全员免费就餐,在办公区、工作区安装了自动售货机和直饮机,在县城和济宁城区均设有通勤班车,极大地方便了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为了助力员工子女高考,为子女高考员工放假四天,期间工资、奖金等不受影响。

中银电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科学人才观,搭建员工成长的大平台。创新人才储备模式,设立了常务副总经理、助理总经理、高级部长、经理助理等职位,提拔任命青年骨干到管理岗位,破格聘任业绩突出、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授予特殊津贴,打开了各级管理人才上升通道,为公司长远发展储备梯队力量。

“师带徒”一直是中银电化的优良传统。中银电化高度重视青年员工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启动新员工模块培训,加强“师带徒”考核力度,徒弟带的好不好作为师傅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促使徒弟迅速成长,提拔补充到管理岗位。同时,与汶上县人社局联合开展了化工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提高新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打好职位、待遇、政策三张牌,真正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美好局面。

党建引领 促进电化高质量发展

饮水思源,反哺社会。中银电化坚持贯彻“和谐、共赢、创新、奋进”的核心价值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投入各种慈善事业。疫情爆发以来,作为汶上知名的化工企业,不仅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边生产边抗疫,为职工群众筑起一道“抗疫防线”,陆续向汶上乡镇、济宁慈善事业捐赠消毒原液300多吨。中银电化落户汶上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本土用工率,为周边乡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该企业始终心系周边独居老人及生活困难家庭,在节假日和特殊时期都会,走访慰问镇敬老院和五保户,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开辟了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和谐发展的道路。

在疫情防控中园区交通受阻,中银电化以大局为重,立即组织成立交通指挥岗,不分昼夜,不惧风雨,义务维持园内交通秩序,确保园区交通生命线的畅通,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电化精神和电化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企业技术中心,中银电化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科技为先,技术创新,把“党建做红,实业做强”,助力电化高质量发展。投资600余万元新建党建活动中心,充分利用党建活动中心教育阵地作用,把党建活动中心打造成党员干部学党史、强党性、提素质、担使命的教育平台,打造成为一个感党恩、颂党情、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阵地。

中银电化以党建铸魂,以文化赋能,丰富企业文化,将党建品牌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软实力。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百年红色基因,让党建活动中心真正成为全体党员干部受教育、受洗礼的精神家园,成为传承电化事业、打造百年电化的宣传教育基地。他们以高度的文化底蕴,与党建工作相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期“中银电化”文化新体系,增强了动力,激发了活力,增添了魅力,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2023-01-1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27215.html 1 中银电化:创新赋能按下绿色“快捷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