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郭振秋 翟茹茹)春节临近,济宁市外出务工人员大规模返乡,节庆期间现金使用频繁。为了提升公众防范假币意识和辨假识假能力,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金融消费权益,净化人民币流通环境,农行济宁市中支行在辖区深入开展了“迎新春”反假货币宣传活动。
本次宣传活动开展时间是2023年1月10日至2月5日,宣传内容包括人民币防伪知识、普及人民币常识、人民币管理相关内容。该行工作人员宣传现行流通人民币防伪特征,为人民群众讲解辨识真假币的方法;针对不同重点人群的需要,明确宣讲重点,为老年人讲解辨别假币方法,向视力障碍人群普及人民币上的触摸特征等内容,向大众宣讲现行流通人民币券别和版别以及已退出流通人民币常识,包括爱护人民币知识、残损币兑换标准、已退出流通人民币兑换方式等;他们宣传反假货币法律法规,结合防范假币警示案例,引导公众提高防范假币意识和识别假币能力,通过合法程序解决假币纠纷;宣讲不宜流通人民币纸币和硬币标准、整治拒收现金政策、人民币图样使用规定、数字人民币有关知识等内容。
该行采取集中宣传与分散宣传相结合,结合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的实际,以深入农村、面向农民宣传为重点,特别是利用农村“赶大集”,通过设立宣传站点、悬挂条幅等形式,认真组织开展集中性宣传。同时,该行还组成宣传“流动队”,走进乡村、社区,进入百姓家庭,面对面开展上门宣传;根据春节期间网点客户流量大的特点,结合过新年换新钱、零整币兑换、残破币兑换,开展好营业网点“主阵地”宣传,LED 屏幕滚动播放反假货币及人民币管理相关的宣传内容;结合典型案例,用事实说话,使宣传工作更接“地气”,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从公众关心的问题角度出发,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公众号,编制美篇、推送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广泛开展线上宣传;宣传工作实行分区、分片管理,确保宣传活动全覆盖,重点做好社区、农村乡镇及人流量大的广场、商超、公园、集市等宣传服务工作。深入社区、商户、乡镇和农村,有针对性开展小面额人民币、不宜流通人民币兑换服务,努力打通现金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