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六七十岁的男人,有几个没在儿时逮过蟋蟀呢?善鸣善斗善蹦善跳的蟋蟀,是我们儿时的亲密伙伴,它带给我们的快乐,不亚于现在儿童最高档的玩具。
小时候的夏秋季节,坐在自家院子里,凉风吹着,墙根下,架材下,就有蟋蟀,俗名叫蛐蛐。它们通体黑褐色,两翅摩擦发出鸣声,有时节奏缓慢低沉,有时急促高昂,似乎在进行一场鸣叫大赛,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一放暑假,就与小伙伴们开始了逮蟋蟀。先把罐头瓶清洗干净,少放点土,预留出空间。清晨我们出动了,在房前屋后、墙角旮旯、砖底瓦下,这些都是蟋蟀爱呆的地方,它们生活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听到哪地方蟋蟀鸣叫,就悄悄地靠近,轻手轻脚地翻动,看到蟋蟀,双手一扣,投入瓶中。运气好的话,逮个三只五只不成问题。
如果院内逮少了,就与小伙伴们去田野,先是翻土豆秧、柿子秧和杂草堆下,准能捉到蟋蟀。还可以去地瓜秧厚得铺满的地方,小心翼翼用手翻开,也能捉住蟋蟀。
逮蟋蟀,必须全须全尾,缺了感觉器官的家伙肯定是少灵性的,你甭指望它会为你战而胜之。逮着的蟋蟀,就成了我与伙伴们的伙伴。
把两只雄蟋蟀放入一个瓶子里,只见俩蟋蟀绕瓶边而行,用不上多大会儿工夫,双方愤怒张牙,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两个脑袋便露出尖牙利齿,用尽全身之力扑向对方,齿与齿相咬,腿与腿相撞,奋力厮杀,直到一只缺胳膊少腿,扭头拼命逃窜或蹦出瓶子外才算结束了战斗。
月光下,听蟋蟀轻快绵长的吟唱,心境是澄清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就来给你说话了,一声长,一声短,永远的不离不弃,永远是那种不高不低的聒语。
现在的孩子们不逮蟋蟀了,我的脑海陡然地闪出攀伏在豆棵上的振翅鸣叫,那是一幅珍藏在记忆中的美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