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粲
近期,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叠加流感及冬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进入高发期等因素,济宁市急救指挥中心120急救电话呼入量骤增,工作迎来了最为艰难、最具挑战的时期。
市急救指挥中心目前运转情况如何?作为百姓“生命热线”的120是否畅通?12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市急救指挥中心,在120调度大厅内,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和调度员沙哑的接听声不绝于耳。调度员一边接听着群众打来的呼救电话,一边根据电话内容精准高效判断他们的需求,迅速调派急救车辆,以最快的速度挽救患者的生命。
“为保证调度打得进来、派得出去,市急救指挥中心已经全速运转起来,我们除了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调派方案外,还对接处警流程进行了优化。”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部副主任刘倩介绍说,“伴随着呼叫量的剧增,我们还调整调度班次,增设调度坐席,建立后备队伍,充实值班力量,多措并举应对高峰期可能的电话排队和各类解释咨询来电等问题,确保120‘生命热线’畅通无阻。”
如果说120是连接患者生命和希望的“桥梁”,那架起这座“桥梁”的便是市急救指挥中心的调度员们。
“喂,您好,这里是济宁120……”“病人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发热?您具体在什么位置?”“马上给您派车,请您保持电话畅通……”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大厅内,调度员刘婷戴着耳麦,一边仔细地在电话里询问着患者的情况,一边快速地在键盘上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填写120急救派车单、调度车辆,过程快速高效准确,用时不到一分钟。刘婷是市急救指挥中心120调度班组长,近段时间,她每天都要接几百个电话,“每一通电话都关乎到一场生死,调度员能做到的只有快、更快,才能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时间!”
争分夺秒本就是刘婷和同事们的工作常态,只是这段时间他们身上的担子比以前更重了。为了不漏接任何一个群众呼救来电,不错过任何一个患者求生机会,他们全员实行闭环管理,实行12小时白班、夜班两班倒工作制,平时除了吃饭、喝水、上厕所之外,全都坚守在调度台接听电话。长时间、大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让调度员们的身体不堪重负,先后出现了发烧咳嗽、嗓子发炎、心慌头晕、血压升高等情况,但是大家谁都没有叫一声苦,喊一声累。说起这些,刘倩笑着告诉记者,“大家有时候开玩笑还说,现在每天睁开眼就是接听电话,闭上眼做梦都在接电话。我们每个人都是‘自选打工人’,只要还能说出话来,就会一直在调度台上接听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