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乔家大院》,以晋商子弟乔致庸的几十年商海拼搏,以及感情的坎坷波折,展现出一代巨商的传奇。
乔致庸从小受儒家文化影响,做生意的每一个出发点都与天下苍生有关。他拥有着儒商心怀天下的胸襟和壁立千仞的气度,“义、信、利”三个字贯穿了乔家为商之路的始终。
在乔家生死存亡之际,乔致庸割舍心中的挚爱,放下了儿女情长,选择承担起乔家二爷的责任,最终救乔家于水火之中。对于社会上的灾祸,他都会挺身而出救济。“民为贵,君为轻”,乔致庸的内心就是这样的民本主义思想。
乔家门前常年拴着三头牛,谁家要用,只需招呼一声,便可借去使用一天;每年春节前夕,乔家大门洞开,乔致庸会拉出一辆满载米、面、肉的板车,谁家缺吃的,只要在门口招招手,便可随意取用。
清光绪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所有的商户都紧闭大门,唯恐灾民闯进来抢了自己的粮食和钱财,乔致庸却开仓赈济,带着家丁搭粥棚,熬粥救济灾民。为了节约粮食,他们一家人也与灾民同锅喝粥。
此外,乔致庸以重金相助实业家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等,足见他对学习知识的尊重和支持。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乔致庸急天下苍生之所急,以超人的胆识,亲自挂帅去疏通南北茶路。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不仅解决许多人的吃、喝问题,也照顾了众位相与的生意,这在唯利是图的商人圈里实乃罕见。
乔致庸深知,国之将亡,家将安在?国将不国,何以为家?在经商的过程中做出了许多爱国的举动。
1876年,左宗棠西征,军费预计每年800万两白银,然而到账的各省协饷只有500万两。于是,乔家出了好几百万两银子。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时,所需军费多由乔家票号存取汇兑,军费急缺时就向乔家票号借支、透支。
北洋大臣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时,闻晋商富甲天下,便伸手到山西商人中募捐。乔致庸明白,海防是国家强盛、人民安定的重要保证,于是大德通、大德恒票号捐银10万两。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后缺钱。山西官员在太原召集各商号商量“借钱”,要大家体谅朝廷苦衷,大家谁都不敢答应,乔家大德丰票号同意借给朝廷银10万两。负责这项业务的伙计说,国家要是灭亡了,我们也会灭亡,要是国家还在,钱还能要回来。
亚圣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穷困时就做好自己,显达时要兼顾天下人共达于善。兼顾天下即拥有家国情怀,乔致庸是具有家国情怀的商贾,尽管其中夹杂着些许商人的利益,但是瑕不掩瑜。
乔致庸胸怀天下、忧国忧民,行公义、好怜悯的爱国情怀实在是商人效仿的典范。
《乔家大院》 朱秀海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