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3日
第03版:

一块响当当的国际“金字招牌”

华峰

近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济宁被列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目前,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据13个,数量居全球第一。“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代表着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一块分量厚重、响当当的国际“金字招牌”。济宁能够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和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湿地精心保护密不可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素有“地球之肾”的湿地,以博爱的胸怀,滋养了一方风物和一方百姓。它不仅可保证淡水供应、净化水质,还可以为人类提供食品、保护生物多样性,它就是大自然最好的缓冲器。济宁市目前已建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省级湿地公园18处,是山东省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我市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开启了全面保护湿地新阶段。湿地不仅是万千生灵的美丽家园,也是我们的资源和生态宝库,丰富的湿地资源成为承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体,湿地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释放了鲜明信号:加强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市常年秉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充分展现负责任生态城市形象。特别是近十年,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我市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大部分重要湿地得到良好保护,局部地区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持续推进湿地保护、绿地系统完善、水环境治理,打造湿地特色景观带,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之路,真正做到湿地济宁,名副其实。

获评“国际湿地城市”,我市更要坚决扛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扎实开展生态修复,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用实际行动、务实举措让“国际湿地城市”持续升温。湿地保护不仅需要顶层设计和政府行动,更要发动公众参与其中。要营造全民参与湿地保护的氛围,让保护湿地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人们在与湿地的亲密接触中,自然生发出爱湿之情,自觉加入护湿行动,为“人在画中游”的生态图景添彩。本着“人民至上、生命之上、生态优先、安全为首”的发展理念,对湿地要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坚持湿地修复以自然修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深入民心,付诸实践行动,让社会公众走进湿地、亲近湿地、珍爱湿地,让湿地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共护的绿色空间。要高悬法治利剑,对那些肆意破坏湿地资源的种种不法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严厉查处。

保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未来。湿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类在湿地保护上更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不断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努力形成珍爱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使湿地发挥出多种生态功能,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

2022-11-13 华峰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5107.html 1 一块响当当的国际“金字招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