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4日
第01版:

“治水土、兴产业、富百姓、美家园”

我市水土保持成效显著

本报济宁11月3日讯(记者 鲍童)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济宁市2021年水土保持公报》相关内容。

《济宁市2021年水土保持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于2022年9月正式发布,这是我市连续第八年发布全市水土保持公报,为政府制定决策、推动我市水土保持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支撑保障。

《公报》从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大事记等五个方面,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全市水土保持基本情况。

2021年,我市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统筹协调开展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年度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3.21平方公里,主要措施有新建整修水平梯田、栽植经果林、营造水保林、封禁治理等,建设塘坝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42个,实施国家、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0处,建设李家峪、青龙山等生态清洁小流域6条;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审批部门密切合作,不断优化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服务效能大大提升。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创新监管方式,寓监管于服务,实现在建项目跟踪监管全覆盖,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控;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站点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监测能力与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2021年我市水土保持圆满完成了部、省工作要求,成功创建泗水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邹城市五康轩“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两项水土保持“国字号”示范。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趋势明显,原来的“荒山秃岭”变身“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生态颜值提高了、生活环境变好了,处处呈现出“治水土、兴产业、富百姓、美家园”新气象。

2022-11-04 “治水土、兴产业、富百姓、美家园”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3810.html 1 我市水土保持成效显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