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
第08版:

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

弘扬王杰精神 培育报国之才

本报记者 扈宏毅 本报通讯员 胡文新 王超

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4年的金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是金乡县国办小学的发祥地,金乡早期的中共党组织所在地,也是省级规范化学校,英雄王杰曾在这里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学校党总支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推动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全过程,以“做受人尊敬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王杰精神,把工作重心移向一线、党员力量用在一线、工作成效体现在一线,全力打造党建品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虽经历多次更名,但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一直以英雄王杰为骄傲,并把学习王杰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确立了“弘扬王杰精神,培养报国之才”的办学理念,构建起了学习、传承、弘扬王杰精神的育人体系,从灵魂深处点亮师生爱国精神的火种,在课堂内外接力爱国教育的火炬,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学校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弘扬王杰精神 熔铸新时代红色基因

走进新时代,王杰精神依然鲜红,依然充满力量,但是新的时代如何把王杰精神学深学透?如何把握王杰精神的内涵实质?如何让和平年代中的孩子们接受这样的精神?这些都是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带着这些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加强自我学习研讨,多次向王杰精神研究会的专家请教,组建了弘扬王杰精神领导小组,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胡文新任组长,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力量,并成立专门班子,分工负责王杰文化的理论研究、文艺创作、活动举办、宣传推广等工作。经过反复的研讨、归纳、提炼,学校把王杰精神提炼为“123王杰精神”,即“一心为革命”的奉献精神,“两不怕”的血性胆魄,“三不伸手”的无私胸怀。关于“123王杰精神”,附小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胡文新给出了独特且详细的解读,他说:“在新时代坚持‘一心为革命’的奉献精神,就是要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统一,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理想奋斗终身。在新时代坚持‘两不怕’的战斗精神,就是要锤炼广大学生的意志力。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要有王杰精神。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不畏困难、矢志奋斗,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收获成功。在新时代坚持‘三不伸手’的无私胸怀,就是要广大学生保持人生本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千万不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丰富校园文化 构建王杰精神育人体系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和环境举足轻重。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依托王杰母校的独特文化资源,不断尝试信仰育人、品格塑人实践,初步构建起了学习、传承、弘扬王杰精神并潜移默化教化育人的载体系统。

王杰精神主题展演、比赛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附小教育集团举办的 “传承王杰精神主题展演活动”让人印象深刻。该校党员干部、师生原创的歌舞剧《王杰颂歌》、诗歌朗诵《高举队旗跟党走》、情景舞蹈《传承红色基因 阳光下成长》、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展演现场掌声此起彼伏,给广大师生奉献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展演的歌舞剧《王杰颂歌》等13个节目还被“学习强国”济宁学习平台在线收录。

各项学王杰活动系列化、常态化。学校通过演讲比赛、国旗下演讲、到王杰纪念馆开展入队仪式、读王杰日记、讲王杰故事、记王杰名言、学唱王杰歌曲、办王杰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及参观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等活动,向革命烈士表达深深的敬意。学校还聘请了王杰生前同学兼战友韩义祥以及王杰纪念馆负责人为校外德育辅导员,定期来校组织学生开展王杰精神教育或王杰精神解读的大讨论,引导学生在成长中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养成健康向上的人文品格和提升自我的理想信念。

学校在各年级中开展以“弘扬王杰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王杰部队王杰连、王杰班、王杰纪念馆,深入挖掘英模素材。通过听王杰班班长讲述王杰故事,使英模精神真正成为滋养师生的精神食粮。将英雄王杰的良好习惯注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生动鲜活的实例中得到熏陶。

学习和传承王杰精神的生动实践,不仅使王杰精神发扬光大,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师生“淬火成钢”。教师中,获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齐鲁名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市级优秀教师30余人,省市级教学能手30余人,市级以上优质课执教者100余人。学校还培养了一大批像张诚、李遵、张中汉、丁宝贵等在各行各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学子。

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思路和举措

附小教育集团建设了具有王杰精神特色的课程体系,丰富学校红色基因。

融合特色课程,健全红色基因文化育人机制。学校将国防教育资源与各学科进行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研发和实施具有王杰精神文化特色的系列课程资源,实现国家课程融合渗透、校本课程生动实践的“双轮驱动”,促进育人模式转型,将红色基因根植校园,建立、健全特色育人机制,强化学生勤学、善思品格的提升。

健全活页式、体验式教材体系,实现多渠道品格提升。学校在德育与教研机制的保障下,依托教学资源与活动优势,深入探索品格提升教育融入课程的载体与方法,开发了一批目标清晰、功能协调、逻辑合理、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以活页式、体验式的全新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在生动鲜活的教材学习中实现内心热爱、自主接受并乐于传承。

实施“引智”工程,积极创建专兼职、校内外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萃取校内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的教师资源,一方面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德育作用,另一方面聘请王杰的同学、战友作为校外辅导员,定期交流并参与校内外活动,把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和精神源泉落到实处。

优化社团活动内容,拓展课程研发途径。学校以主题场馆和探究学习室为基地,进一步丰富社团活动,优化航模社团、“军歌嘹亮”合唱团、军模制作社、军事文学鉴赏社、“创客”社团、“王杰在我心中”演讲社团,逐步将社团活动课程化,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实践拓展空间,并突出观摩体验与实践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品质。同时,为开发学生潜能,学校整合了校内外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完善艺术教育课程,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艺术教学中,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独特的文化资源,高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学校的优质发展。王杰精神潜移默化地注入师生血脉,融入师生灵魂,老师们尽职尽责争先进,热情高涨育新人,学生们获得了能够适应自身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品格与能力,学校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附小教育集团已拥有3个校区和2个省级规范化幼儿园,有教职工400余人,小学生和幼儿园在校人数达700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爱国基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首届文明校园、省绿色学校、省教学工作示范学校、省教育科技创新发展实践基地、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优秀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省卫生先进单位、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省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济宁市党建工作示范校、济宁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等荣誉称号。

弘扬王杰精神 传承榜样力量

王杰战友韩义祥给孩子们讲述王杰故事

新队员入队仪式

学习王杰 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2022-10-19 济宁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2358.html 1 弘扬王杰精神 培育报国之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