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赵小龙 刘静雯)面对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新要求、新挑战,汶上县中都街道运行“智慧中都”大数据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紧抓“网格管理、诉求办理、便民服务”三项重点,打造“数智引擎”,推进基层工作数字化转型,实现基层治理“可感、可视、可控、可治”,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三级网格体系为支撑,具有智慧化、信息化、数据化优势的现代城市基层治理道路。
搭建数据底座,打造“一网统管”新引擎。大力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常态化组织网格员、楼长、楼栋长“地毯式”入户摸排,辖区“人、地、事、物、情、组织”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依托139个党建网格,细化楼栋网格635个,建立“1+N”工作机制(即1名党建网格长+N名专兼职楼栋网格员),制定周一例会制度,培训平台应用技巧,建强线下应用队伍。搭建自动化网格考核系统,培育“全科”社工,实现网格日常工作自动监管评分,推动服务管理进“网”,治理事项到“格”,便捷、快速、高效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真正实现“社区管理无缝隙,服务群众零距离”。
推动多源数据融合,拓展“数战数决”新动能。打造数据处理中枢,重点人员智慧监管,将居民返汶报备信息与人口数据库自动配比,实现返乡人员住所高效定位,3月以来累计管控重点人员80281名,上传报备、随访、管控等信息219415条。市场主体全面监管,摸清辖区企业、商铺等13075家市场主体信息,建立从业人员库,网格员常态化巡查走访,手机APP实时上报,动态掌握营收、消防安全等各项情况。
扎实提升服务质效,构建“吹哨即办”新模式。丰富诉求渠道,整合政务热线、网格员app、小程序“随手拍”等反映渠道,打造“嘟来办”事件办理平台,实现“小事网格办理、大事社区处理、难事街道统筹”。上线政务版微信和小程序,组建微信群1548个,辖区群众、市场主体全部入群,上线微信群“嘟嘟”居民助理机器人,实现微信群智能管理,一键下发通知,收集问题建议,填写表单信息,回复居民疑惑,同时,部署智能音响设备151个,能够实现快宣传、快动员。完善社区志愿者、在职党员、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信用积分系统,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线下依托社区“社工驿家”社会组织公益园,线上搭建志愿者、社会组织、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助力疫情值守、假期托管、医疗保健、心理调节、安全宣传教育等,推动社区“自治”走向“智治”。
今年以来,中都街道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智能互联技术,以数字化助力高效能基层治理,极大减轻基层重复工作,充分调动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作用,顺利解决城市社区人口杂、管理难等复杂问题。通过丰富的智能化应用,织密了基层治理“一张网”,为辖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推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