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杜正义
2021年冬,泗水县文旅局文旅执法大队副队长杨居来,又加了个“头衔”:县文旅局驻金庄镇辛庄村第一书记。驻村后,他与村党支部书记李涛,密切配合,携手奋进,理思路、定规划,跑项目、办实事,忙得不亦乐乎。虽然驻村时间不久,但踏实做事的性格让他备受村民尊敬,辛庄村的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居来书记”。
求出路,调查研究定思路
今年45岁的杨居来,1998年应征入伍,5年的军旅生活,把他历练得性格刚毅、干事果断。退伍后,入职泗水县文旅局,一直从事文化执法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六年。2021年11月,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杨居来,有幸成为金庄镇辛庄村第一书记。
辛庄村位于金庄镇南两公里,全村153户445人,全村耕地面积800余亩,荒坡400亩,多数村民以务农为生,民勤村美、乡风淳朴。杨居来驻村后,在村党支部书记李涛的陪同下,利用两周多的时间入户走访,了解村情与民意。经过细致调研,他发现,村里没有产业基础,村集体收入低,可用于村庄发展的资金几乎为零,外出务工村民占比达60%,65岁以上的老人有106位。村庄水电路及广场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在杨居来看来,辛庄村存在的问题与其它山区村庄基本相同。如何寻得破解之法?杨居来动了一番心思,他积极向县文旅局领导求援,向金庄镇有关领导求教,与村“两委”成员共同研究,最终与村党支部书记李涛定下了村庄发展思路“三步走”:第一步,改善提升基础设施。第二步,以孝善服务为抓手,推动乡风民风改善。第三步,千方百计筑巢引凤,培育产业基础。“杨书记的到来,为我们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思路,我们的工作节奏很合拍,应该说,辛庄村的工作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李涛说道。
解难题,背靠大树好乘凉
知易行难,虽然定下了发展思路,但是第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就愁坏了杨居来,从何下手,成为摆在杨书记面前的最大难题。在一筹莫展之际,县文旅局局长刘洪刚带队到到村里调研,杨居来将自己的想法和困难向局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刘洪刚说:“居来,你是代表咱单位驻村,我们一起解决村里的困难和问题。”
行动重于一切。很快,杨居来配合李涛打开了村里的工作局面。辛庄西村与东村相距500米以上,虽是一个行政村,但属于两个自然村,东辛庄的老年人到西辛庄的文化广场参加文化活动较为不便。杨居来与李涛商定,在东辛庄村建设一处文化广场。于是,他将想法上报县文旅局,局办公会专题研究了辛庄村文化广场建设事宜。经过相关科室实地考察,项目顺利实施,目前,该广场已交付使用,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杨居来乐意与村民一起阅读,他自告奋勇地当起了辛庄村农家书屋临时管理员。在杨居来的打理下,农家书屋成为辛庄村青少年的“打卡地”,人气十足。为了满足村民们日益饱满的阅读热情,他不断为农家书屋补充图书1000余册。“居来书记”的书屋来了新图书,成为辛庄孩子们暑假期间最高兴的事。
施拳脚,踏破铁鞋求发展
走在辛庄镇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两旁新安装的路灯映入眼帘。每当夜幕降临,60盏路灯照亮辛庄村主街道,让夜行的人感到一丝丝温暖。今年3月,当杨居来听说村里曾连续在夜间发生了三起交通事故时,便与李涛商定,在村主街道安装路灯。制方案,跑审批,要资金,一套流程下来,村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村里的夜晚也热闹起来,村民的心也暖起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年端午节,杨居来和李涛自掏腰包,为村里的独居老人送上了粽子和鸡蛋。86岁的陈富菊老人双手握住杨居来的手,潸然泪下:“感谢咱们党,还想着俺这个老太太。”这件小事,极大地鼓舞了杨居来多为老人办实事的信心。很快,村里建立了一个公益性老年服务中心,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洗衣机、热水澡等免费服务。
杨居来爱“折腾”。杨居来邀请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到村里现场办公,为村里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配上了轮椅,这位老人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去年春节期间,杨居来请来了两位摄影志愿者免费为村民拍摄全家福照片,在外务工的村民听说后,也忙着返乡蹭这波“福利”。
“我的妻子比我更优秀,我的工作成绩离不开她的支持和鼓励。”字里行间透露出杨居来对妻子的感激。杨居来的妻子杨玉丽长年热衷公益事业,现任泗水县微公益协会“微爱妈妈”项目团长。她克服种种困难,将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婆婆从农村接到家里,悉心照顾,并尽可能地承揽家务,支持丈夫的工作。2021年9月,杨居来家庭被评为“济宁市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