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欣 林宪彬
“停车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尽管我市近几年来下大力气新建了不少停车泊位,但群众对停车难问题的反映仍比较强烈。请问我市现有的停车泊位缺口有多大?停车难问题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复中提到,目前中心城区共有477个公共停车场,仅有140个接入市级停车管理系统平台,动态数据接入的更少。请问下步将采取什么措施加快推进动态数据接入平台?剩余的300多个公共停车场,预计多长时间内能全部接入?”
询问、答复、追问,场面活跃、气氛热烈。这一场景,发生在2022年8月30日下午的市人大常委会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情况专题询问会议现场。
在约两个小时的询问过程中,10位常委会委员,4位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和3位基层群众代表从停车难结构性矛盾、专项规划编制和落实、用地保障、路内车位精细化分类管理、老旧小区停车秩序管理、医院停车难、充电设施建设难、车位只售不租问题破解等不同角度提出22个重点问题,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互动问答。这22个问题的背后,彰显的是沉甸甸的人大担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人大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停车场建设管理专项监督,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实际行动扎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围绕中心 聚焦民生难题
市委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民群众关心什么,人大工作就重点安排什么。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跨入全省发展第一方阵,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党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今年3月,市十八届市人大常委会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时,就把听取和审议城区停车场建设管理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作为重点议题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这是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一次,也是今年唯一一次专题询问。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增量、挖潜、调需”的思路,科学布局、综合施策,不断加大停车场建设管理力度,中心城区新建公共停车场54处,新增泊位9500多个;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区域施划公共停车泊位2.19万个;大力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错时向社会免费开放,错时开放内部停车泊位9121个……整体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但是,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车位增长速度难以满足机动车增长速度,且新老城区供需不平衡、停车周转率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次专题询问,聚焦群众停车“急难愁盼”,是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的实际行动,既与当前市委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部署要求相契合,也与广大人民群众所需所盼相一致,是对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的有力监督和支持。
把脉会诊 问出为民情怀
“调研中发现,个别公共停车场建成后却一直未投入使用,造成公共资源闲置浪费。请问有关部门对该问题是否做过调查了解?下步如何解决?”(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