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3日
第03版:

优化人才配置 汇聚发展动力

济宁能源“引育用管” 强化人才支撑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刘海 李兴建)近年来,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锚定“打造千亿级集团”发展目标,扣紧人才“引、育、用、管”工作链,促进了各类人才有效集聚。截至目前,集团拥有本科及以上人才255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28名,“双一流”大学毕业生119名;自主培养的具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才达42名。

紧贴发展“引”,蓄足源头活水。拓宽渠道引才,实行“凡进必考”,从源头提升人才队伍层次和质量。今年以来,公开招聘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18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71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2名;通过市场化招聘,引进制造业、融媒体等“即插即用”型人才18名。海纳科技、艾坦姆流体2家制造业企业先后建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集聚制造业平台优势,实现“筑巢引凤”。注重服务保障,解决招引人才后顾之忧。制订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若干意见》,对于符合企业版“优才计划”的12名高层次人才落实主任师或副主任师待遇,申请发放各类人才补助39万元,帮助大学生申请人才公寓22套,提高了人才归属感,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

立足岗位“育”,锻造实干队伍。年初制定《2022年全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分岗位操作、经营管理、党员思政等七大类累计开展培训592期次,培训1.7万人次。印发《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施意见》,构建“1234+X”模式,上半年完成干部素质提升大讲堂11期,组织完成1期干部作风学习读书班,港航人才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2700余人次,持续提升干部人才综合素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直部门、集团机关挂职锻炼33人次,依托多岗位培养复合型人才。先后与山东人才集团、山东港口职教集团、济宁学院等院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培养港航、电气工程等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

搭建平台“用”,激发人才活力。聚焦64项“揭榜悬赏”项目,将企业需求与个人发展意愿相结合,推进“财务人员竞选PK”上岗,15名优秀职工走向管理岗位,对各类人才形成了擂台效应和蝴蝶效应。抓好创新平台提升,成立全市首家内河港航经济研究院,支持艾坦姆流体等企业创建市级以上人才科技平台28家,与中国矿大何满潮院士建立合作关系,柔性引进省级人才工程以上创新人才4人。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构建大数据智慧物流交易平台,吸引集聚了一批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青年人才,为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机制“管”,优化留人环境。建立双师指导机制,安排有经验的老同志担任大学生工作上的业务技术导师,劳资、政工、工会等部门人员担任大学生基层工作期间的思想导师,帮助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设立“优秀大学毕业生”奖,每年表彰奖励20名左右新入职适应快、发展潜力大的大学毕业生。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和“优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奖,激发年轻人才创新创造热情。进一步规范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意见,通过实施多岗位专业培养锻炼、区队长与科室长交流轮岗、技术技能管理人才双向贯通发展等举措,营造惜才爱才良好氛围,优化留人生态环境。

2022-09-23 优化人才配置 汇聚发展动力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0844.html 1 济宁能源“引育用管” 强化人才支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