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在“百草园”体验甜瓜的播种、浇水、施肥。
■本报记者 刘项清 本报通讯员 张明 何华 徐红杰 摄影报道
“一老一小”问题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已经成为了目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汶上县积极探索以中医诊治、医养结合、老年病为特色的“医康养三结合”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在服务中提供医术治疗的同时,对不同心理的老人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使老年人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中医特色优势及现代医学相结合,针对老年人常出现的疾病及并发症给予早期干预,并结合老人身体机能状况进行功能训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该县把未成年人工作作为事关民族复兴、家庭幸福的基础工程、希望工程,大力推进托育机构建设,全力提升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托育机构59处,2022年新增托位1000个,累计托位2315个。由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建工作专班,印发《汶上县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提升三年工作方案(试行)》《汶上县2022年养老托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定期调度通报,强力协调推进。县卫生健康局成立由1名局班子成员、4名副科级干部和6名科股长组成的工作推进小组,实行实体化集中办公,全力推进托位建设,明晰工作计划,实行目标管理,按月上报进度,督促任务落实。
建立“1+1+1+N”工作机制,实现医育融合。成立汶上县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规范托育机构管理;组建汶上县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专家组,对全县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加大汶上县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执法力度,对全县托育机构实行全覆盖、多频次监管;发挥县乡村三级妇幼服务团队优势,定期到乡镇、社区、村居开展巡讲活动,就近满足辖区婴幼儿照护需求。全县形成了1个服务中心+1个指导团队+1个执法队伍+N个镇街服务队伍的婴幼儿照护工作机制。联合县人社部门,开展托育机构负责人及卫生保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涵盖托育政策法规、职业素养、环境创设、生活照料和安全健康管理、实操考核等内容,通过常态化系统培训,建立一支关爱婴幼儿、尊重婴幼儿,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的托育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努力构造幼有善育、医育结合的良好照护环境。完善制度规范,加快机构备案。明确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大力发展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医院低视力防治中心视力筛查。
医院采用中医适宜诊疗技术为老年人治疗。
村卫生室中药传承特色布袋。
医院“医康养三结合”,运用“耳穴压豆”改善老人睡眠质量。
康复中心为老人进行辅助治疗。
中医院运用中医适宜技术“艾灸”温通经络。
医院为老年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宝宝每日入园前的园内全方位安全检查。
宝宝爬行练习。
宝宝每日开展走、跑、跳、钻、爬大运动。
早饭后小朋友们开展最爱的区角活动。
宝宝入园第一天的合影留念。
一日中最惬意的餐后散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