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而来的价值准则,是包含了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有着家风的影子。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被列在“治国”“平天下”之前,突出的就是齐家的重要性。齐家,当先正家风。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父母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家风才能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和道德约束,在家庭内部接力传承。
——光明日报:《家风关系家事与国事》
信息消费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倍增器”。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要求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等。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也确定了151个项目作为2022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各地要以此为契机,从供给、需求、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快突破云计算、区块链等关键信息技术,持续完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创新数据、平台、安全等领域市场监管方式,进一步拓展信息消费群体等,积极培育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增长点。
——南方日报:《让信息消费为稳增长赋能》
作为观察城市发展程度的一面镜子,夜间经济已成为展现城市独特风貌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抓手。在消费升级浪潮带动下,高品质的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已不再局限于餐饮等单一种类消费,更拓展到艺术、文化、零售等领域。下一步,夜间经济提档升级,还需打好文化、服务、科技“三张牌”。
——人民日报:《升级夜间经济 打好“三张牌”》
当下,我国已进入新一轮老龄化加速时期,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养老机构的设立也日趋多元,而养老服务的提升,离不开养老护理员,他们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然而,养老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有权威数据显示,未来养老专业技能人才缺口将超过千万人。
——钱江晚报:《夕阳事业,需要朝阳人才》
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有着更为鲜明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学科专业设置层面,职业院校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思路,从企业的现实状况与产业需求出发,尤其是从新产业、新技术、新材料对人才的需求出发,设置教学内容。在培养方式层面,应该避免传统的“墙内办学”方式,深化校企协同。比如,政府可推出一定的惠企政策,以充分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学课程及职业能力培训等方面有更多的参与,缩短校内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距离。此外,产业链结构往往依托特定区域,职业院校应该依据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国家的大政方针作为自身教学改革的目标导向。
——经济日报:《力促人才与产业双链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