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8日
第02版:

我市人防事业转型发展开创新局面

红色人防传基因 铸盾护民立新功

本报通讯员 王胜男

近年来,全市人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不忘“人民防空为人民”初心使命,担当作为、勇于争先,展现了红色人防形象,在人防工程建设、县级重点工程、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上走在了全省前列。我市“防空易地建设费同比增长率”“人防教育情况同比增长率”“县级人防指挥工程主体建成数量”三项指标全省排名第一。在2021年度全市综合考核中,市人防办获政绩考核突出进步奖。

突出“强”

牢牢铸就人防坚盾

铸盾强管,“网格化+码”强化管护水平。在人防工程普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市人防办在全市全面推行人防工程网格化管理,以街道为划分基础,将主城区人防工程划分为40个网格,每个网格设一名网格长,各县(市、区)同步推进。今年6月,网格化管理再次加“码”,人防工程醒目位置统一悬挂二维码标牌,群众一扫即可获悉工程基本信息、工程平面示意图、网格化管理信息、维护管理信息和人防科普视频等内容,实现了“基本信息一扫即知、使用维护一看就懂”,既有效压实了日常维护管理责任,又拓宽了宣教渠道,更方便了群众生活。

铸盾强审,“审建管”体系全省领先。坚决扛牢压实人防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市县两级在全省率先完成单建人防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创新探索人防工程“网格化+码”管理,一扫即知人防工程有关信息。深化“告知承诺+容缺管理”“一次办好”,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办结率和审批监管互动平台受理率、满意率均为100%。该做法被吸纳为全省典型经验,获国家人防办点赞并发文推广。

铸盾强督,严把质量强化监管。全过程监督检查工程质量,严把防护功能专项验收关口,持续治理各类质量通病,完善问题整改台账,更新细化质量监督登记表、质监报告等,确保监督数据实用、详实、规范、科学,组织了120余名人防质监人员、企业从业人员参加的全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业务培训班,有效提升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水平。截至7月底,完成质监跟踪项目43个,竣工验收面积14.77万平方米。全市人防工程结建率95%以上,人防工程总量是“十二五”末的3倍还多,人均防护面积稳居全省前列。

突出“全”

市县联动形成人防发展大格局

全面推进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县级人防指挥工程建设,目前所有县市区均完成主体工程,正在推进信息化建设,顺利实现了人防指挥体系向末端延伸,该项工作全省第一。今年6月,组建了4600人的人防专业队伍,为履行人防使命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目前,全市形成了基本指挥所、机动指挥所、无人机、单兵等相互补充、全面立体的人防指挥体系,确保了省、市、县三级指挥畅达。7月,我市经验材料在全国专项会议上印发。

全面推动人防融入城市建设。通过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选址、精心建设、精心管理,把景观环境、地域特色、孔孟文化、孝贤文化等全方位融合,在11个县(市、区)建成了集宣传教育、知识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基层宣传场所,让群众在便捷、舒适、优美的公共活动空间中接受人防教育,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推动了人防形象与城市特色的共同彰显。该经验做法被省人防办发文全省推广,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全市通报表扬。各地人防主题公园开园以来,已累计为游览群众开展各类宣传10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000余份。

突出“新”

科技铸盾赋能智慧人防

创新启动智慧人防平台系统,为人防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人防平台项目建设,按照“全域一体”的模式整体设计,“一张图”集成数字化分析展现各类人防基础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可视化、日常维管网格化、工程建管数据化、组织指挥一体化、应急疏散图例化、平战转换实景化”,极大提升人防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

科学编织“人防通信之网”,实战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先后配备了卫星通信、短波通信和预警报知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第三代军用电台、无线宽带集群传输专网等一大批先进的指挥通信系统。市县两级城区及重点城镇防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9%。连续30多年成功保障了防空警报试鸣。厉兵秣马,以练为战,先后顺利保障了黄河大堤防汛应急综合演练、全省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今年,组织开展了单建人防工程防汛演练,市代县跨区域综合性通信演练等多次演练、拉练,极大地锻炼了人防队伍快速反应、协调作战和应急支援能力。

突出“实”

推动人防标准化、规范化、模范化

党建引领,夯实基础树模范。全面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抓好规定动作。在全市人防系统深入开展“八问八看八转变”主题活动,列为书记抓基层党建提升突破和机关党建课题研究项目,实现了基层党建和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大改善、大提升、大变样。全面开展模范机关建设,2022年5月,市人防办被评为全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法治领航,抓实执法强保障。全面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对执法主体、执法程序、职能权限、法律依据、救济渠道等信息进行全面准确及时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完善了工作流程,做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增配了胸卡式执法记录仪、蓝牙打印机、数据采集站、移动端立案等设备,案件全部通过移动端执法设备在“济宁执法网上办案系统”平台受理,并严格依时限在“信用中国”平台公示。

突出“广”

人防宣传教育实现扩面增效

每年结合“5·12”防灾减灾日、“9·18”试鸣日、“12·4”宪法日等时间节点,人防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宣传人防知识。结合防空警报试鸣组织开展疏散演练,每年超过20万人次。先后与大众网、济宁广播电视台、《济宁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设了《走进济宁人防》专栏。今年8月底,组织全市350多所中学开展了人防教育师资培训,增强了人防教师的任教能力和国防观念。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人防知识“进校园”,积极开展“人防优质课”“示范课”评选。多年来,市人防办持续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发放人防知识读本、开设人防知识教育课、组织人防知识考试,每年约有近10万名学生接受人防教育,优秀率均在98%以上。人防教育课还走进了党校主体班次,党组成员定期赴党校授课,县处班、中青班先后接受人防教育。依托国防人防教育基地打造现场教学点,去年我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基地重建以来,先后为3000余人次进行人防知识、应急自救等教育培训。

扬帆正当时。济宁人防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以全市人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开展人防综合演练

某小区人防地下停车位标识实景

学生社团参观人防宣传教育基地

邹城市人防主题公园一角

2022-09-18 红色人防传基因 铸盾护民立新功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0549.html 1 我市人防事业转型发展开创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