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6日
第02版:

至诚至善 以身释孝

——记第八届全市道德模范王庆习

■本报记者 梁琨

就职于国家税务总局汶上县税务局的王庆习,有一张响当当的孝老爱亲名片。他始终铭记“百善孝为先”,几十年如一日地倾心奉养身患病疾的高堂父母,精心养育幼年丧父的侄子侄女,全力扶助古稀丧女的孤寡老人,其孝心、孝行、孝德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

王庆习常说:父母恩情深似海。1981年10月,王庆习应征入伍,十三年间,他始终坚持每月给父母写信、买换季衣物,逢年过节为父母邮寄爱吃的食品,被部队誉为“孝子兵”。1994年10月,王庆习以志愿兵的身份转业安置到原汶上县地税局。为实现全心全意孝养双亲的承诺,他主动申请去工作条件艰苦,但离家相对较近的偏远山区乡镇所上班。

王庆习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家中兄妹6人。早年间,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母积劳成疾,老人心疼钱,长期瞒病不医,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转业后,他用并不多的工资收入,带着父母四处求医问药,事无巨细地照顾着父母的生活起居。工作之余,他还扛起锄头,担起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地里活,不再让老人操心。后来,高龄老父亲身患多种严重疾病。王庆习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与三个弟弟一起,风雨无阻地接送父亲去医院做透析治疗。

1998年,就在他转业回家工作逐步稳定,一家人过起和顺安乐的日子时,大哥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意外身亡。葬礼上,年迈的双亲痛不欲生 ,大哥的一对年仅14岁的双胞胎儿女,使劲地摇着爸爸僵硬的手臂,不住地哭着、喊着,令人肝肠寸断……

大哥走了,两个孩子成了二老最大的心事。深谙父母顾虑与苦恼的王庆习,花光了自己本就不多的积蓄,默默料理好大哥的后事,又主动承担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任。王庆习耐心宽慰二老并向已故的大哥郑重承诺:“放心,只要有我在,俩孩子一个也耽误不了!”从此之后,孩子们读书期间的所有费用,王庆习一力承担,耐心细致地教养着。如今,侄子侄女都已毕业就业,王庆习还张罗着侄子盖新房、成家,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王庆习用他的孝亲敬老美德,引得人们口碑载道。认识王庆习的人都说:正因他真诚至深的亲情,父母才能过上这幸福安心的晚年生活!同时,也因他赤诚的善良,让本村孤寡老人毕桂珍看到生活的希望。

2007年腊月二十三,王庆习从父母口中得知本村86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毕桂珍从女婿家回来了。还从左邻右舍了解到,毕桂珍老人是个苦命人,5岁成为孤儿,15岁出嫁。老伴去世后,她就跟随唯一的女儿到夏村生活。可屋漏偏逢连夜雨,50多岁的女儿因病去世,女婿重病在身、外孙残疾,根本无力赡养。老人虽年逾古稀,也很要强,为不连累女婿家,她硬是拄着拐杖回到了庞楼村老家,打算自己熬渡残生。可毕桂珍老人年事已高,而且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根本没有能力自己生活。

心里的牵挂让王庆习不由自主地向老人家走去……老人的家已有二十多年无人居住,低矮的房屋已经破旧不堪,沧桑的老人看着老屋无语凝噎,混浊的眼泪潸然而下。看到这般场景,朴实善良的王庆习毅然做出决定,要把毕桂珍接到家中赡养。

对此,家人也有担忧,万一老人有个好歹,该如何交代。为了安抚家人们的担忧,王庆习坚定地说:“咱就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赡养,问心无愧就能心安。”为让老人安享晚年,王庆习与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杨宪林一起为老人申请慈善救助款500元,带头为老人捐款200元,村里的乡亲们感动于王庆习的孝亲义举,也纷纷行动起来,你一百、他五十……让这位老人穿上了新衣,也有了依靠。

一次,毕桂珍老人一连几天神志不清,后来又出现了大小便失禁,吃咽困难,这可急坏了王庆习。他向单位请了假,日夜守护着:老人吃药困难,他就把药片在小汤勺里化开,一滴一滴地送到老人口中;老人身体虚弱,翻不了身,他便几小时起来给老人翻一下身;老人大小便失禁,他就给老人端屎擦尿,连达数月……可老人年事已高,终归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王庆习亲自为毕桂珍操办了丧事,村民们感念于他的善行义举,纷纷前来吊唁为老人送行。

数十年来,王庆习的孝亲行为感动着周围人,使当地的善行义举蔚然成风,王庆习也成为人们心目中以身释孝先进典范。

2022-09-16 ——记第八届全市道德模范王庆习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0452.html 1 至诚至善 以身释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