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4日
第03版:

收获的季节 奋斗的幸福

9月12 日 《人民日报 》 林亦辰

他山之

背景:在浙江开化、安徽歙县、湖南耒阳等地,都保留有在中秋之际舞长龙的传统习俗。表演现场锣鼓声声、喝彩阵阵,这是当地群众对迎来好收成的一种庆祝。

观点摘要: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广袤田畴,稻菽飘香,山地林间,硕果累累。庆丰收的传统习俗,表达着人们对于收成满满的内心喜悦,也寄寓着“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热切期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次的丰收,无不源于平时的辛勤劳作;所有成功的取得,无不基于日常的拼搏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脚踏实地、辛勤奋斗,这是不断书写丰收答卷的必然要求,也是成就精彩人生的重要基础。

科研助理是人才培养有效尝试

9月9日 《光明日报 》 王钟的

背景:近日,多个部门出台措施支持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企业等机构开发研究助理岗位,教育部也发布通知,表示将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开展科研助理岗位网上专场招聘活动。

观点摘要: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科研助理岗位,对当前缓解就业压力有所帮助。一方面,应届生尚未远离校园,对科研机构的规章制度和相关专业知识较为熟悉,能够较快融入科研环境,为科研工作带来实际的支持;另一方面,现代科研创新是团队工作,对不少科研课题组来说,经常有一些琐碎却必要的事务性工作和重复性工作需要处理,设置科研助理岗位,能够让团队核心成员从这些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创新性探索。

科研是兼具探索性和不确定性的创新工作,科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同样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尽管科研助理是一项短期的、过渡性的工作,但也要努力提高薪酬福利保障水平。与此同时,要创造条件让科研助理真正融入科研团队,为有潜质的助理提供深入体验学术前沿的机会。完善科研助理岗位设置,将人才考察、培养与日常科研任务结合起来,为对科研事业有兴趣的年轻人设计有梯度的入门通道,才是这项制度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科研创新事业进步应当追求的方向。

通过纪录片感受多彩世界

9月9日 《人民日报 》 孟繁哲

背景:近年来,国产纪录片掀起一个个收视热潮。一部部纪录片通过展示自然、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满足观众的求知欲,也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观点摘要:无论哪一种纪录片,真实始终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相较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纪录片带来的感受更加丰富,也更具美学价值。画面细节考究,旁白精炼恰当,精心设置的影音元素,往往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从创作理念上说,不同于影视剧,纪录片的情节不能预先编排,人物角色不能提前设计,生活情境难以预测,有价值的素材稍纵即逝。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录片呈现什么样的情境、选取什么样的素材,传递出创作者的深刻思考,绝不仅仅是真实生活的“搬运工”。同时,创作者又必须保持对被拍摄者的尊重。可以说,纪录片是等待的艺术,也是克制的表达。这正是纪录片的独特魅力所在。

纪录片让人们更好观察世界,理解自己。记录者的镜头收近一些,能感受一草一木的盛衰荣枯;镜头拉远一些,可阐释历史大势的潮落潮起。纪录片带我们穿过时光,跨越山河,也鼓励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拥抱人生。

乐见传统文化加速“破圈”

9月8日 《广州日报》 张冬梅

背景:古筝、二胡、唢呐、古琴、琵琶……如今,打开手机,直播间里,各种民乐表演或悠扬婉转,或激情四射,好不热闹。不只是民族音乐,传统的戏曲、武术、舞蹈、文学等内容,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开拓了新的传播空间。(9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观点摘要:互联网搭台,传统文化唱戏。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传统文化作品活起来、火起来,吸引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圈的受众,实现破次元、跨界别、跨地域传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其精彩演绎,为网络世界注入“文化力”。

乐见文化“破圈”,丰厚精神滋养。当下,优秀传统文化在网上绽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激活“一池春水”。依托互联网这一文化传播阵地,善借互联网之力,善用流量之利,有助于让更多小众文化加快走向大众,让更多经典焕发时代活力、润泽百姓生活。未来,期待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碰撞出更多火花,让更多充满匠心和创意的优秀文化作品涌现,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生活的连接中熠熠生辉。(华峰 辑录)

2022-09-14 9月12 日 《人民日报 》 林亦辰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0313.html 1 收获的季节 奋斗的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