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3日
第02版:

怡景园的“志愿红”

■本报通讯员 任雪峰

“大家请佩戴好口罩,注意防护。”有志愿者拿着小喇叭在楼前楼后,走街串巷,一遍遍地宣传着疫情防控知识。

“老人家慢点走,我陪您去做检测。”有志愿者搀扶着老人去做核酸检测。

“看到你们很辛苦,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们吃好。”有社区群众自发到核酸检测点送来水果;

……

在前铺社区怡景园小区,30多名“红马甲”投身一线,如同一束微光,在这场与疫情的战斗中,一张张面孔微光成炬,温暖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一群人为抗疫增添暖色。哪里有需要,志愿者就奔向哪里。清晨,寂静的街上传来疫情防控的喇叭声,“红马甲”飘扬在这个小区的每个角落。

“请大家提前准备好健康码,保持一米线距离,谢谢您的配合”“近期疫情形势严峻,大家一定要做到少聚集、不扎堆……”

每天清晨,志愿者们早已就位,扫码、测温、维持秩序,努力让社区群众感受到核酸检测“服务到家”的贴心和省心。

社区居民大学生刘柯然、自由职业者荣潇、交通医院的王婷婷早早地就来到了核酸检测现场,进行扫码登记。经过近2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透过防护服可以清晰地看见,她们的鬓角已被汗水浸湿。刘柯然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很高兴有机会能在家门口当志愿者,为小区群众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是我学生生涯一次很好的假期实践。”

“搬运物资,我行!”“搭建帐篷,我上!”“维持秩序,我来!”……

在怡景园小区,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下沉干部、社区党员、群众、教师、学生化身志愿者,坚守战“疫”一线,平凡的人们,无私的奉献,为抗疫中的怡景园小区增添了更多暖色。

9月2日以来,针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社区的20多名志愿者闻令而动,化身“管控员”“采集员”“劝导员”,让抗疫一线处处闪烁着凡人微光。

本次疫情发生后,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和服务时长每天都在增加。9月3日,累计有8名志愿者参与,9月4日增至15人,9月7日增至20人。截至9月7日,累计126人次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1512小时,服务群众1241人次……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数字的背后,是一张张坚毅的面庞,是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是志愿者们手拉手共同筑起的防疫“长城”。疫情下的怡景园小区,一场场爱的接力正在上演。糖尿病患者许光急性中毒,下沉干部邵小兵,检测医生邱铎、邓腾腾、张嘉欣,网格员乔文静、志愿者刘福景即时到位,迅速拨打120,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在核酸检测点,优先对学生、老年人、孕妇等群体进行核酸检测,志愿者们还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为尽快让上网课的学生们采样,民情书记们创新思路,设立学生检测绿色通道,提高了检测效率,由原日均检测近3000名居民耗时7小时缩短至4小时,每小时每个检测台检测能力由120人次提高到260人次,深受社区居民好评。

“大家辛苦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们在工作的时候吃饱、吃好,照顾好自己。”志愿者张龙是网格员乔文静的配偶,为核酸检测点的下沉干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送来了“水果套餐”。

“挺感动的,他们送来的水果不仅暖胃,更暖心。”下沉干部李洪乐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服务中,暖心瞬间无处不在。“民情书记们太辛苦了,他们24小时吃住在社区,舍小家顾大家,为我们守护平安,真的非常感谢。”同是志愿者的社区群众母亲唐文辉、女儿赵雨晴说。“感谢志愿者的无私付出!”“志愿者真是大家的好邻居!”社区居民频频点赞。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这场与疫情的战斗中,志愿者们汇聚力量传递爱心,让怡景园小区更有温度,战“疫”更有力量。

2022-09-1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0246.html 1 怡景园的“志愿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