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3日
第01版:

全力做好医疗救治 持续增强防范意识

本报济宁9月12日讯(记者 徐斐 刘传伏)当前疫情形势下,我市加大优质医疗资源的调配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市疾控中心提醒中高风险区等级调整后,广大市民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要持续增强防范意识,遵守防疫规定,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我市部分患者已康复出院。患者救治情况如何,治愈出院后,应注意什么?对他们健康监测如何开展?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武文华表示,我市对确诊患者坚持“一人一案”“一人一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每日会商,精准规范施治。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对特殊群体患者给予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每天坚持医护联合查房,全面掌握患者的症状、体温、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措施。安排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干预,加强心理疏导。在市专家组、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状态良好。截至9月11日,已有11例确诊病例符合出院标准、9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已纳入辖区重点人群实施规范管理,继续开展健康监测。我市将继续加大优质医疗资源的调配力度,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让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在出院人员管理上,我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出院人员的基本信息,建立随访登记制度,做好定期探访、心理干预和健康监测等工作。二是加强关爱服务,督促出院人员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做好室内通风和日常清洁,避免外出活动。三是指导出院人员加强日常健康监测,早晚2次测量体温,按时进行核酸检测等,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向社区报备。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经专家组研判,昨天我市有19个高风险区调整为中风险区,42个中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风险区调整后市民应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就此问题,市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梁玉民说,风险区的调整并不代表疫情风险已不存在,依然要全力做好风险区管控。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请广大市民增强防范意识,遵守防疫规定,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自觉履行疫情防控的责任和义务,按时参加核酸检测,共同筑牢群防群控、联防联控防线,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决打赢本轮疫情防控战役。梁玉民提醒广大市民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做核酸、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特别是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科学佩戴口罩,建议市民朋友每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口罩潮湿或污损时要及时更换,有效发挥口罩的防护作用。二是严格落实扫“场所码”,市民出入小区、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以及去医院就诊等均要扫“场所码”,以便迅速开展流调溯源,精准排查,以最快速度跑赢病毒;三是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保持排队一米线、采样三米线安全距离,早发现、早处置,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链,防止疫情扩散。

2022-09-1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0242.html 1 全力做好医疗救治 持续增强防范意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