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9月10日讯(记者 刘传伏)疫情发生以来,市商务部门立即启动市县联合保供机制,全市特别是主城区生活物资保供配送得到进一步改善;市教育部门全力以赴保障教育教学平稳有序进行,努力做到“抗疫不停教、防疫不停学、在线不降效”。
当前疫情形势下,生活物资的管理、社区配送、价格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对此,市商务局二级调研员刘绪军表示,市商务部门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发挥重点保供企业主渠道作用。主城区12家保供企业、111家门店,全部闭店运行,实行闭环管理。流动核酸检测队上门为员工核酸检测,严格做好疫情防控。二是线下直供配送社区。充分发挥镇街社区、市直下沉基层干部、社区网格员作用,通过微信群等便捷渠道,及时推送生活物资包信息,定期收集有关诉求,协调保供企业直接配送到小区。通过预约、错峰等方式有序发放生活物资,切实避免人群聚集。三是提升线上平台配送效率。6大电商平台符合条件的外卖小哥到岗开展工作,实行闭环管理,一天2次核酸检测,尽最大程度保障群众个性化需求。四是组织开展无订单生活物资包配送。统一调配联保联供企业生活物资包,逐个小区配送,重点关注老旧小区、中高风险区居民、不会网上下单群众的生活物资需求。同时,建立健全特殊人员台账,安排专人每天了解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需求,一对一做好生活物资发放和就医等生活保障。目前,主城区各镇街、社区已经建立起供需精准对接机制,保障更加顺畅。五是会同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加强生活必需品价格管理。规范生活物资包配送,实行价格备案,要求保供企业确保商品质量,严禁涨价。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予以坚决打击,维持好市场经营秩序。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已实施线上教学。市教育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学生居家期间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广立告诉记者,9月5日以来,全市中小学按照“一校一案”“一级一案”原则实施线上教学,市教育部门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保障教育教学平稳有序进行。一是确保线上教学质量。自疫情发生后,市教育局迅速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线上教学工作的通知》 《关于当前疫情形势下中小学校线上教学的指导意见》,就线上教学的范围、时间、作业、质量等焦点问题提出“十条要求”,统筹安排各科目的教育教学,避免单纯文化知识类教学。组织教师提前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建立健全线上听课、巡课制度,制定线上听评课计划,进一步完善教学和评价方式。同时,全面排查教育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严防“网课入侵”事件,为线上教学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二是加强线上心理辅导。发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作用,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提供心理咨询、疏导服务,缓解学生居家学习可能带来的焦虑、烦躁等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制作了心理健康科普和心理减压微视频,用心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三是开展特殊关怀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对正在隔离的学生、学生家长、困难家庭子女进行摸排,组织各学校成立关爱小组,面向特殊群体“一对一”开展暖心服务,采取单独电话辅导、协调解决网络设备等多种方式,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实际困难,确保线上教学“一个都不少、一个不掉队”。四是积极回应家长和学生关切。通过“云”家长会、线上主题班会等方式,组织班主任从学习、防疫、安全等方面与家长学生开展沟通,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指导学生做好补偏复习或专项提升,引导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强化体育锻炼,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开启新学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