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9月6日讯(记者 刘传伏)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全市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加大社区疫情防控力度,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和保障的情况,群众比较关心。对此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专员、四级调研员田安源表示,我市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积极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做到一线防控有需求,后方物资有保障。目前,市、县两级足量储备了四大类防疫物资,分别是防护类、消杀类、医疗类和应急类,能够满足三个月的使用量和不低于8轮的区域核酸检测储备量,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中,防护类和消杀类共储备了14种防疫物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1280.2万只,医用防护服104万件,防护面屏/隔离眼罩107.5万个,医用外科手套271.7万双。医疗类储备了10种防疫物资,主要有核酸检测试管、试剂、采样拭子、试管架、生物标本转运箱和各种耗材等。应急类储备了11种防疫物资,主要有棉衣、棉被、帐篷、长条隔离带、手电筒、各种雨具等。全市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持续开展,虽然防疫物资消耗较大,但市、县两级采取动态储备,随用随补,随时补充到位。我市还建立了市、县、乡三级防疫物资保障联络机制、紧急采购协调机制和防疫物资调拨机制,以确保物资保障有力有序、确保紧急情况下物资采购及时迅速、确保物资调拨顺畅高效。目前,我市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产能量大、充足,投放市场快速、及时,能够满足广大市民防疫需求。
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小区物业责无旁贷。市住建局二级调研员冯奎周介绍,本轮疫情发生后,济宁市住建局坚决抗牢物业领域疫情防控责任,按照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市县两级住建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全市727家物业服务企业、4万余名物业从业人员,主动融入社区疫情防控体系,全面坚守小区防疫一线,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有关工作。严把小区的进出关口。按照街道、社区 “把好门、站好岗” 防疫要求,配齐配强物业防疫队伍,严格管控进出小区人员和车辆,引导小区居民非必要不出门、不聚集、不扎堆,减少聚集性活动,为小区居民筑牢生命安全防线。加大小区公共部位消杀力度。在保质保量做好小区卫生保洁工作的基础上,对门厅、走廊、垃圾堆放点等公共区域,以及人员频繁接触的按钮、门把手、扶手等公共部位,增加清洁消杀频次,按防疫规范及时清运垃圾,全力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全力做好生活服务保障工作。积极配合街道、社区、下沉干部,开展人员摸排、信息收集、核酸检测、政策宣传等工作,及时回应业主困难诉求。积极为业主提供物资配送和跑腿服务,对小区独居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开展上门服务,全力做好居民的生活服务保障。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小区广播、大喇叭、微信群、电话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疫情防控通告、核酸检测、物资采购、代买配送等信息,引导业主多开窗通风、自觉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串门聚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当前疫情形势下,广大市民居家生活,必须做好生活区的预防性消毒。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张书岭提醒,采取科学有效消毒方法是降低新冠肺炎疫情社区传播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提倡科学消毒,避免过度消毒,减少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及环境物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和资源浪费。比如往人身体上喷洒酒精、消毒鞋底、消毒车轮、往下水道投放消毒片等都是不正确、不科学的。日常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要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空气消毒首选开窗通风;一般物品消毒尽量用物理的方法,如衣物、被褥采用暴晒,餐饮具采用煮沸方法。日常勤洗手,不需要每天用消毒液对居家环境进行消毒,而是应重点关注团购、快递物品的消毒。外出取团购、快递物品时,要戴好口罩、手套,采取无接触式收货。物品外包装可使用消毒液喷洒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要每个面都要消毒到,喷洒消毒后包装可见湿润或消毒液挂珠为宜。消毒后放置10-30分钟方可再接触,纸箱、包装袋等外包装尽量留在门外,处理结束后,及时做好手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