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人类产生于250万年前,曾经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北京猿人、小矮人、智人等,经过残酷竞争,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种——智人,今天地球上的人类都是智人的后代。
何以若此,约距今7万到3万年前,智人爆发认知革命,出现了新的思维与沟通方式。
“我是谁,从哪里来?”几乎每个人都这样自问过吧,尤其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欲找回自己,找回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必当读史。中国的历史资源极其丰富,历史典籍浩如烟海,从何处入手,进而爱上它,这确是个问题。
幸运的是,中国的历史典籍,已由前人用中国人独有的视角筛选整理过,很容易引发今人的共鸣而达成共识,从而萌生归属感。生活是立体,历史事件亦是立体。不同人经历同一事件,其表述莫衷一是。中国古代的历史,由儒家士大夫撰写,其视角不可避免带有儒家气息,更容易引发民族认同。
2022年8月6日上午,知名学者、文史专家、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特聘专家郑连根,携新书《极简少年中国史》,在济宁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与大家分享历史盛宴。
《极简少年中国史》一书,分先秦建邦、秦汉中国、隋唐风云、宋元变局、明清兴衰五册,三十余万字。每章以历史现场、人物故事、知识贴士、观点提炼四个部分,梳理重要历史事件,厘清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脉络,为读者打开了宏廓的历史记忆。
郑连根是一位虔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信仰者、传播者,著有《极简中国史》《春秋范儿》《战国派儿》《帝国青春期》《先秦诸子》《兼容并蓄长者风——蔡元培》等十余部著作。其中,《春秋范儿》《极简中国史》,分别荣获2015年、2017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普及奖。怎样激发青少年的读史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今人赋能,是《极简少年中国史》一书的使命。作者以“写简明而又适合今人阅读的历史普及读物”为己任。郑先生读史、写史多年,“历史是活的,不是死的”是他最大的感受。
《极简少年中国史》一书,在写作结构上采用“五维写史法”,以脉络、故事、知识、观点、专题做维度。作者在前言中说,要努力写出历史的鲜活感与生动感,写出历史的迂回与激荡,写出历史的丰富与博大,写出历史的厚重与深邃。不满足于仅仅给读者讲述一下历史上发生的故事,还想在历史写作中融入我们身处当今时代的新思考。相信“只有用深情目光凝视现实的人,才能倾听得到来自历史深处的遥远回声”。
历史学本质上是未来学,它是一门“通古今之变”的学问,它通过研究历史,关注当下,指向未来。我读郑先生的《极简少年中国史》,深深领会到他所说的写史追求。现摘三处,以飨读者,略识其文笔的清新与洗练。
在“禅让制”一节,最后写道:“史书记载,当汉献帝和曹丕两人完成‘禅让’仪式后,坐上皇帝宝座的曹丕说:‘舜、禹之事,吾知矣。’尧、舜、禹之间的事情,我现在终于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话出自曹丕之口,实在值得细品”。确实值得品味,大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意味,你说呢。
在“网开三面”的智慧一节,写道:“作为圣贤君王的代表,商汤‘网开三面’的智慧影响深远。后世的中国人不断继承和发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古代环保理念。《论语》中记载,孔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意思是说,孔子只用鱼钩钓鱼而不用网,射小鸟的时候也不射正在树上睡觉的鸟,为的就是有所节制,不大量捕杀动物。为了避免生态危机的发生,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就要学会‘取之有度’”。中国人讲中庸,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在“宋朝两次变法的差异”一节,写道:“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也与他仅重视法治,而忽视执行者的人品有很大的关系。一项政策要想取得好的成效,不但政策本身要好,执行政策的人也非常关键。如果仅有好的政策,而没有选好执行的人,那么好政策也会被执行得变形走样,造成种种弊端”。凡事都是人做的,选对人,才可能做好事。
历史从不曾走远。中华文化这片土地上凝聚了上千年,未曾中断过,得益于先人对永远无法还原的第一历史的记述,统一视阈,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郑先生的《极简少年中国史》,确能极大限度激发人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尤其适合青少年阅读。■毛毛 摄影
《极简少年中国史》 郑连根 著 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