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徐斐)为加强检务公开,使公众更全面地了解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工作,日前,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工作开展情况。
据悉,近年来,市检察机关把开展国家司法救助作为“检察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加大对贫困当事人的救助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21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561件,救助638人,发放救助金405.1万元。
市检察机关探索建立市县两级院一体化联动救助机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案件,由市院统一集中办理、集中救助。对实施国家司法救助后仍然面临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创新开展“市院资金救助为主+县院多措并举”的救助模式,努力弥补基层院救助资金不足的问题,既缩短了办案时间,又提升了救助效率。随后对所办案件逐一进行跟踪回访,持续跟进救助金使用情况,构建起立体多元救助模式,确保救助对象生活上好起来、经济上强起来、精神上富起来。
为强化跨部门跨行业多方协调联动,济宁检察机关还着力探索构建“1+N”社会化多元救助工作格局, 积极搭建司法救助大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司法救助+社会救助”方式,引导社会救助力量参与,强化综合多元救助,调动各方力量给予精准帮扶,延伸救助效果。加强同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开展救助信息互通、问题研讨、线索移送等工作。此外,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捐助救助资金,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来源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救助资金保障模式,有效推动解决制约司法救助工作开展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