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苗昱)今年以来,我市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点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7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6211.87亿元,比年初增加610.99亿元、居全省第4位,比年初增长10.91%、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加828.95亿元、增长15.4%、居全省第2位。
开展专题活动,政策精准直达。启动开展“金融服务进万企”活动,组织金融机构、县市区通过现场座谈、调研交流等方式,对全市1520家“种子”企业、897家“幼苗”企业、834家“准四上”企业和7347家“四上”企业进行走访,全面摸清企业融资需求,精准提供金融服务。同时,采用电子通讯、金融服务平台等线上方式与企业快速对接,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实施“送政策上门、送平台入户、送服务到家”金融惠企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结算理财、风险保障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全市43家金融机构累计走访10598家企业14713余次,为其中1377家企业新增授信185.98亿元、新增投放129.93亿元。同时,组成对接农发行、国开行两个专班,全力争取重点项目政策性贷款58.53亿元,争取全省农发基础设施基金5笔、金额4.87亿元。
实施助企攀登,力促企业膨胀。为全市863家攀登企业逐一明确主办银行及包保联系负责人,“一对一”提供精准化金融服务,推动融资诉求快速解决。围绕增加攀登企业信贷投放、优化制造业贷款结构等重点工作,针对性开展银行机构服务攀登企业竞赛活动,通过“月月大比拼、季季大比武”,鼓励银行机构持续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截至7月底,全市银行机构为攀登企业新发放贷款202.7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298.66亿元,同比增加79.75亿元、增长36.43%。
创新三个百亿,解决融资难题。持续放大“三个百亿”担保基金杠杆作用,强化政策引导、基金撬动、财金联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吸附作用,积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大力支持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百亿担保”方面,截至7月底,累保250.4亿元,在保余额157.15亿元、列全省第2位,批复高成长性企业融资担保额度28.37亿元。“百亿基金”方面,高企发母基金目前累计到位1.79亿元,完成投资2.4亿元,完成投贷联动6650万元。“百亿农担”方面,截至8月25日,农业信贷担保累保规模达到120.52亿元,惠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19376家,均列全省第3位。
搭建合作平台,畅通信贷渠道。搭建政金企交流平台,按月举办政金企合作对接活动,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渠道。聚焦高成长性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项目、重点技改项目、外贸企业等投入领域,分专场开展对接活动,梳理筛选融资需求企业项目,向银行机构精准推介,先后组织26家银行与19家基金、11家银行与11家供应链核心企业、9家银行与9家工业技改企业、12家银行与12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企业、12家银行与12家外贸企业进行现场签约。同时,定期通报对接情况,加快推动对接成果落地。今年以来,各银行机构已为164个推介企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123.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