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30日
第02版:

厚植乡土情怀 助力乡村振兴

——记邹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弘

■本报通讯员 孟慧 孔媛媛

“这个利息还得再降点,咱必须让老百姓多得点实惠。”2021年“按揭农业”刚刚起步,身为邹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的张弘和金融部门打交道时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有人说:“你说说为了降那点利息,这么辛苦,值吗?”张弘笑了笑说:“怎么不值?只要能让老百姓少负担一点,就可能会多一个农户参与到按揭农业中来,就能多带动一个家庭增收致富,多美的事啊!”在张弘的心里,装满了振兴乡村的朴实情怀,只要能为群众多做一点事,就会让他感到无比满足。

雷厉风行 说干就干

很多同张弘打过交道的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张弘深知“人不亏地,地不亏人”的道理,任职以来,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他指挥调度的身影。几年时间,他硬是从一个门外汉成了农业专家。他连续三年主导实施了小麦一喷三防病虫害统防统治全覆盖全免费惠农做法,2022年还将要实施21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2020年初,是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段,也是邹城草莓的产销旺季。受疫情影响,草莓出现了滞销,他第一时间发起了“爱心助农 共享‘莓’味”倡议,协调商超对接草莓种植基地,建立“网上爱心超市”,开辟了农产品线上销售通道。仅一天时间就新增草莓订单1500余公斤,逐渐打开了销路,种植户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打好科技创新牌

自2019年以来,张弘四处奔波,寻求多方支持,为农企搭建起各类科创研平台,为农业发展赋予科技动能。

围绕食用菌全产业链培植,他牵头创新打造了“共享平台+中试基地”技术服务模式,突破菌种研发、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等关键环节,实现了食用菌生产绿色化、加工链条化、菌种优良化,食用菌新品繁育、物联网IOT技术应用、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不管是大棚园区,还是农企厂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管理模式,在邹城已经成为主流。

当前,邹城已培育工厂化、智能化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20多家,种植面积达246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38万吨,产值35亿元,工厂化金针菇产量约占全国的14%,5家企业分别进入2021年全国工厂化金针菇、杏鲍菇生产排名前十,带动全市2.6万农民就业,“邹城蘑菇”也成为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改革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

张弘是一个勇于探索的人,面对农村发展难题,他找到了用改革试点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路子,先后推行了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农村部以项目制拓展农村改革等省级以上试验任务56项。

2021年邹城市按揭草莓产业园认购大会上,小园村的肖冰一口气按揭了3个高标准大棚,通过精心管理,年家庭收入一下子增加十五六万元。尝到了甜头后,他干劲更足了,而能有今天的美好前景,得益于张弘积极倡导发展的“按揭农业”。

张弘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通过把地上农业设施确权办证,让银行认可授信,破解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有意愿、缺资金”难题。目前,已有5家企业、投资4.9亿元建设按揭农业项目,草莓、葡萄、肉鸭、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100余农户实现了按揭经营。

他还全力推进金融服务农业发展模式创新,率先创设股权质押服务平台,开发农村产权质押全新金融信贷品种,贷款人授信期内随用随取。目前已完成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抵押登记205笔、16723万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72笔、3150万元,办理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抵押(按揭)贷款3600万元,进一步激发起乡村振兴资产活力。

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增收致富是张弘心里的美好愿景,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追求,并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走下去……

2022-07-30 ——记邹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弘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6388.html 1 厚植乡土情怀 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