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徐斐)7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政策 新措施”主题系列(第14场)新闻发布会,解读《济宁市“十四五”城乡水务发展规划》。
新的历史时期,对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济宁市“十四五”城乡水务发展规划》坚定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积极对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南四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坚持科学、精准、生态、智慧、协同同向发力,实施严节水、保供水、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强蓄水“六水”共治,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非常规水“五水”并用,构建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安全的防洪排涝、健康的水系生态、高效的水务管理、智慧的水务信息化“五大”体系,为济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
根据《规划》,到2025年,济宁现代化水网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水资源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农村水利、数字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加强,行业管理和社会监督水平明显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济宁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规划》重点实施“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立高效的水务管理体系”和“激发水务发展内生动力”等3方面建设和管理任务,“十四五”期间共实施五类重点水利工程285项,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