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7日
第04版:

我市成功入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地区”

近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组织召开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竞争性评审会议。经专家组评审,我市在全国21个参选地市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2022年度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地区(全国共15个),6月10日,进入公示阶段。我市是我省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个获国家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的地市。

在创建过程中,市城乡水务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从全市大局出发,彼此主动对接省直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同频共振、齐心协力高效推动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近年来,市城乡水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指示批示精神,加大排查治理力度,取得良好成效。2021年我市争取农村黑臭水体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53万元,争取项目3个,争取资金额占全省44%,争取项目数占全省50%,均列全省第一。2021年度我市获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省对市综合考核全省第一名。

强化组织领导。市城乡水务局高度重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将该项工作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底线工程予以强力推进。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抽调13名青年骨干集中办公,专职负责工作推进,并纳入市水务基础建设指挥部作为全市水务六大工程之一,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各县市区、功能区也相应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在全市形成了市级专班统筹督导指导,县级强力落实的良好治理格局。

强力推进排查治理。我市坚持排查治理同步推进,采取县级自查、市级核查、卫星照片比对等多种方式开展排查,建立了责任清单、排查清单、治理清单,明确了治理标准、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强化督导调度,实行周调度、月通报,进行全市排名通报。对进展慢的县市区采取专项提醒、约谈、驻点督导等方式督促加快治理进展,2021年在提前完成省定317处治理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共完成治理558处,今年提前半年完成了417处治理任务。

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将黑臭水体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出台了《河长制工作向农村沟渠坑塘延伸实施意见》,建立县级河长包镇、镇级河长包村、村级河长包沟渠坑塘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印发了《济宁市农村黑臭水体动态管理和长效管护管理办法(试行)》,从管护责任、管护措施、监督考核、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确保农村黑臭水体治的好、管的住、长久清。

市城乡水务局将以创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地区为契机,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提前谋划,紧盯政策,不断挖掘政策资金争取潜力,争取更多项目、资金落地落实。持续保持动态排查力度,采取“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等方式,开展动态化排查治理,确保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持续巩固和提升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多方面筹集资金,在前期消除“黑臭”的治理基础上,巩固和提升治理效果,打造与美丽乡村相适宜的优美水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 贾晓冬 张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口坝。

2022-07-2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6022.html 1 我市成功入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地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