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苑庄镇东官庄村“雏鹰课堂”上,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正在为孩子教授物理小知识“虹吸现象”。■记者 梁琨 通讯员 刘娜 摄
■本报记者 梁琨
课业辅导、防疫科普、国学教育、兴趣培养、社会实践……近日,全市各地172个“雏鹰课堂”相继开课,5160名少年儿童在“雏鹰课堂”开启快乐暑假,在炎炎夏日收获成长的快乐。
7月19日上午,汶上县康驿镇樊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特邀剪纸、面塑传承志愿者,带着剪刀、剪纸、黏土,来到樊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雏鹰课堂”的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课。“老师,这个小海龟我要带回家给妈妈看看。”刚上完“非遗体验课”的薛佳悦小朋友拿着自己刚刚捏好的黏土作品说。
孩子们跟随着志愿者的指导,用剪刀和红纸,剪出一张张妙趣横生的剪纸,青蛙、蜜蜂、蝴蝶……一块块黏土,在志愿者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的小手搓、捏、揉,忙个不停,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乌龟、乐迪就诞生了,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能通过自己体验,体会到剪纸、面塑非遗文化的魅力。“自镇里的‘雏鹰课堂’开课以来,志愿者们通过开展课业辅导,特色课程、安全讲座、锻炼身体等方式,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小佳悦的妈妈感慨说。
在邹城市石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雏鹰课堂”上,邹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氏手指书法非遗传承人常庆之向孩子们讲解了如何正确使用毛笔、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写作姿势,又讲述了书写毛笔字的意义,使孩子们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并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
据介绍,“雏鹰课堂”是我市总结推广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工作的成熟经验,创新采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明校园+爱心企业+大学生志愿者”运行模式。其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提供场地、设施等硬件支持,文明校园志愿服务队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育等专业志愿服务,爱心企业为活动提供资助,大学生志愿者承担教学辅助工作,带领孩子们开展美术、手工等多种兴趣培养活动。同时,借助课堂,将防溺水等暑假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等送到孩子们身边。
在兖州区颜店镇大滋阳村,志愿者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了止鼻血、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防踩踏事故等4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急救和安全知识,并邀请学生上前互动或利用医用假人进行模拟互动。“与以往相比,今年我的暑假课程满满,活动丰富,不仅过得愉快,还学到很多知识。”学生孙婉颖说。
“今年暑期,馆里村积极对接返乡志愿服务大学生,集结村乡贤、老党员、退休教师、成立‘乡村名师团’充实到雏鹰课堂中,让暑期在家的学生跟着名师学知识。希望通过‘雏鹰课堂’这个平台读懂他们,走近孩子的心里,让孩子们能在暑假里学得好、玩得好。”梁山县杨营镇馆里村村支部书记王效华说到。
“原来一到放暑假的时候,我和孩子父亲还要打工,就怕孩子跑出去玩,每次都很担心他的安全,怕他下水游泳啥的,现在社区里办了‘雏鹰课堂’,在家门就有老师来讲课,他在社区里能学知识,我也放心。”梁山县郝山峰社区居民王大姐笑着说到。据介绍,梁山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根据地”,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小”志愿服务,广泛动员全县志愿者及97名网上报名大学生志愿者下沉到社区、村居,进驻“雏鹰课堂”,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开展音乐、绘画、书法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公益课,让小雏鹰们有了家门口的“公益托管班”,充分解决孩子们暑假期间的学习问题,让暑期余暇在家的孩子们出了家门就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