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5日
第01版:

鱼台: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 张亚菲 靳佳佳 缪康华)举办“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文化进万家、非遗文化展等各类文化活动1300余场;开展“齐鲁书香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主题阅读650余场;为全县244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6.2万余册……今年以来,鱼台县文化和旅游局不断夯实主体责任,完善设施网络,丰富产品供给,拓展文旅空间,稳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日益显现,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聚焦群众需求,打造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入资金142万余元,建成场所面积2000余平方米,室外广场面积3000平方米,集娱乐健身、文化展示、图书阅览、儒学讲堂、艺训基地等服务功能区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施免费、错时开放服务,多元化承载群众文化服务功能。在234个村全部建立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文化惠民”全覆盖;投入资金358万元为县图书馆总馆购置新书和设备,配备20台智能化终端设备,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服务,让读者进馆后,体会到自助服务带来的便利。目前,以县图书馆为总馆,建设分馆12处,各镇街文化站均建设分馆共11处,县老年大学建设图书馆分馆1处,真正把文化盛宴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同时,在全县范围广泛征集群众性小戏小剧作品《铁面警花》《抗疫情》等8部小戏小剧作品,群众小戏小剧演出15场。参加“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小戏《铁面警花》获得二等奖,鱼台县文旅局获得组织奖。

立足本土非遗特色,提升文化展示空间。鱼台县非遗资源丰富,具有强烈的融合带动作用。闵子骞传说、山东清音、木版年画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木版年画亮相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文艺汇演。虎头鞋项目入选2022年“迎春纳福 虎虎生威”山东手造——虎文化创意衍生精品展;开展非遗项目进景区活动,举办非遗保护成果展示展演和非遗文化线上展示活动24场。围绕孝贤文化建成孝贤文化书院,吸引葫芦雕刻、木版年画、杞柳编织等10大类优秀非遗文化入驻。精心选拔非遗传承人、知名作家、文艺志愿者等担任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辅导员,成立5个具有文化艺术创作特色的工作室,出版主题文学作品《长在凡间的梧桐》、山东坠子《接婆婆》、山东琴书《百姓心中的一品官》等主题曲艺作品13个。

聚力产业要素融合,厚植乡村振兴发展强动能。鱼台县充分利用中国·鱼台龙虾节的大平台,将龙虾、文旅、艺术相结合,打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创意农业,将孝贤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先民文化赋予时代内涵,融入特色农产品展览,将“山东手造+鱼台文创”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实施“山东手造·济宁好礼”推进工程,在柳清湖文化产业园设置“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展示专区,在嘟嘟鱼花园、鱼稼里广场设立“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展示展销中心。润柳工艺品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企业。木雕“运河茶艺”、梁公砚通过第七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暨首届“孔子文旅杯”手造大赛初选。

坚持推陈出新,探索实施“文旅+”战略。鱼台县始终坚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挖掘孝贤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先民文化等新的时代内涵,依托闵子祠、樊子祠、鲁隐公观鱼处等历史遗存遗迹,打造儒家特色孝贤文化传承地。以惠河为风光线,串起县城、旧城(海子)、鱼城三城历史变迁和美好回忆;以西支河、老运河、花园渠为纽带,打造城区水上旅游环线;以旧城海子、惠河湿地、柳清湖三大湿地为依托,打造大运河畔、微山湖岸湿地休闲旅游地。湿地观光、特色文化、红色文化、休闲体验4条特色旅游主题线路,在第六届中国·鱼台龙虾节开幕式发布。鱼台惠河湿地—微山南阳古镇—滕州红荷湿地正式通航,为游客打通了水上黄金旅游线路。

2022-07-2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5883.html 1 鱼台: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