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樊金) 柳编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因其设计独特、编织精巧、绿色环保等优点深受国际市场的青睐。济宁海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提供出口政策指导、提升通关效率等形式,着力推进全市柳编制品出口,彰显中国手工制造之美。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出口各类柳编制品7545万美元,同比增加14.3%。
鱼台县和微山县紧邻我国北方最大淡水湖——微山湖,湿地众多,适宜杞柳生长,为柳编制品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当地编织柳制品历史悠久,“编筐编篓,家家都有”,而且农忙农闲两不误,在家门口就把钱给挣到了手,越来越多农户加入到“编织大军”中,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道路。尽管编织行业发展较快,但多是家庭作坊式企业,生产规模和质量标准远远达不到出口的要求。济宁海关在了解到这些企业的出口需求后,主动下沉一线,根据竹木草企业注册登记要求,从厂区环境、防疫设施及有害生物控制、自检自控等方面手把手指导,帮助企业顺利达标获得出口资质。目前,已有44家企业获得出口注册登记。
为推进柳编制品更多更方便出口,济宁海关坚持政策送上门,解决企业后顾之忧。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搜集国外法律法规、技术性贸易措施最新动态、检疫标准等,针对国外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检疫处理要求等开展分析研判和上门宣讲,从源头上规避出口风险。2019年以来,辖区出口柳编制品没有一例因为植物疫情原因被退运或者通报,让柳编出国之路真正变成了一条没有风险的康庄大道。(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