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3日
第03版:

周 末济宁故事

阮家村:一扇入户门,至亲同院住对门

图文 本报记者 刘帝恩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济宁市曲阜市小雪街道阮家村社区大门口,这九个大字十分醒目。进入阮家村驻地,社区居民的舒心溢于言表。阮家村党支部书记孔德广说:“这九个大字不仅是在激励村民,更是在激励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致富,提升全村村民的幸福感。”而奋斗,在这里也是创造与创新。

阮家村社区,位于曲阜市小雪街道驻地东北五公里处,东靠兖石铁路,西临104国道,南依蓼河景观带,北临孔子大道。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74户,1523人。现如今的阮家村社区,是2010年10月动工建设的;2014年7月24日,村民一次性搬迁上楼。

阮家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充分挖掘整合文化资源优势,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倡树修身自律、孝老爱亲、利他成人、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真正实现了“人人彬彬有礼,处处干干净净,户户和和美美”。

小雪街道宣传干事雷夫幸告诉《文化周末》记者,阮家村是农村社区改造、村级社区治理的典型代表,2014年让村民告别了低矮的平房,泥泞的道路,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实现了村民安居的梦想。

住的问题解决了,如何才能“稳得住,能致富”?

阮家村发挥村级治理的灵敏性,及时发现群众需求,开启了村改社区的更新运动,完善提升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区大门、社区绿化、社区道路。2015年建设8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套建设了篮球场、大舞台、路灯、公厕等设施,为村民提供了娱乐文化生活的场所;建设了老年公寓、幸福食堂、图书馆,为老人和孩子提供了高标准的生活、学习场所;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了三十多亩的阮家村创业孵化园,为集体村民增收致富。

依托“幸福阮家村”品牌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馆、颐养之家、幸福食堂、创业孵化园为支撑,建设“幸福家园’;以关心关爱“老中少”三代为出发点,打造 “情暖夕阳”“兴家立业” “守护朝阳”等志愿服务项目,创新打造“幸福品牌”;以建成尚德向善、孝和齐家、村民共富的幸福村居为目标,不断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阮家村致力于改善民生事项,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乡村图书馆、颐养之家、幸福食堂、学生候车室、篮球场、文体活动室、廉德广场、乐和广场等,为全村群众提供阅读学习、科普教育、创业引导、心理咨询、体育锻炼等服务,建设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阵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在村内设计制作文化标识和景观小品,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底蕴和时代气息,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日常。

潜心筑梦想,携手护“朝阳”。阮家村成立了由村里的在职、退休教师及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守护朝阳”志愿服务队,负责辅导孩子学习,关心孩子成长。投资100余万元建设500多平方的图书馆、辅导教室及接送学生候车室,为孩子的课后教育和课余生活提供暖心服务。其中,阮家村图书馆藏书3万余册,涉及党史教育、国学经典、名史典籍等四十余类,营造出“人人可阅读,全民共成长”的读书氛围。辅导教室除课业辅导外,开设了象棋围棋、国学阅读、传统手工艺、心理教育、志愿服务、音乐、篮球、游泳等特色课程,在寓教于乐的实践中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阮家村建设了设施齐全的“颐养之家”老年公寓30间,配套建设了幸福食堂、医疗护理中心、文艺排练中心。其中,颐养之家1500余平方米,居住着本村60岁以上不便上楼生活的老人;医疗护理中心为老人的起居室设置紧急呼叫按钮和对话设施,值班人员每天给老人们测血压;幸福食堂由专门厨师负责,根据老人的喜好定制菜谱,保证老人们吃饱吃好,解决了独居和空巢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文体排练中心组建的腰鼓队、歌咏队,八段锦、太极剑等文体队伍每天开展活动,推进“孝老爱亲,崇德向善,邻里和谐”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阮家村坚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融入乡村振兴,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相结合,成立了阮家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阮家村商贸有限公司,又加入了曲阜市百兴联创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不断拓宽村民就业门路。以“收入有来源,生活有保障,就业有门路,创业有扶持”的发展模式,建设“兴家立业”服务项目,为20至50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六百多位村民搭建了创业就业便利平台,一期建设占地40亩的创业孵化园,已入驻企业7家,带动周边二百多人就业,为本村六十多人提供就业岗位。二期建设占地100亩,正在筹备中,预期招引企业20家,解决1000名村民家门口创业就业,真正打造兴家立业、村美民富、幸福花开的新农村。

阮家村作为农村社区改造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以建成尚德向善、孝和齐家、村民共富的村居为目标,深化开展“做尚德党员,创孝和之村”活动,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每年大年初一对好媳妇、好婆婆、好军属进行表彰,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在传统节日节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普及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整合资源,村民共治,成立六十多人的志愿服务队,涉及教育、医疗、卫生、救助、文娱等领域,建成文明进步、服务利他、人人奋斗、人人共享的美德乡村。

依托乡村振兴,实现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阮家村地处曲阜市南部城区,2018年之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主要来源于土地租用。如何因村施策,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奠基?村两委班子没少费心研究办法,用大家的话说,只有村级经济好了,才能更好地服务村民。

一次去苏州学习,村党支部书记孔德广受到启发,阮家村有了初步发展框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招商引资。村两委班子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说干就干,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村南三十多亩的废弃窑坑填平,动员村民以集资入股的形式,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村集体以土地加资金的形式占股40%,其余村民股东占股60%,基本建成了阮家村创业孵化园,吸引了东信科技、美团优选、中通快递等一批优秀企业入驻,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实现了上楼安家、下楼就业。2020年,仅孵化园项目就给村集体带来六十多万的经济收入,还给入股村民分红近百万元。孵化园被纳入济宁市乡村振兴项目,获得2020年人大代表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村里的经济发展了,就得好好发展村里的精神文明工作,让我们村变得人人彬彬有礼、家家和和美美、全村和谐相处。”村党支部书记孔德广说。

阮家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在村两委班子的号召下,成立了党员、群众、退役军人、青年、巾帼等5支志愿服务队伍,队长负责本队人员的管理,实现了志愿团队的自治。

志愿者们在社区工作中,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人数猛增,一些在校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名在校研究生志愿者说:“能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很高兴,我上学村里对我进行了资助,我也要尽我所能来回报阮家村。”阮家村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在返校后都会收到来自家乡的一封表扬信,这是阮家村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表扬和肯定,也是大学生志愿者收到的家乡最好的礼物。

阮家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依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20年年底,阮家村邀请国学讲师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扔掉手机,感恩父母,好好学习”的讲座。实践站里座无虚席,村民们感触很深,特别是孩子们被讲座深深地打动,他们主动去拥抱自己的父母,感谢自己的父母。

类似的讲座,阮家村每两个月都会举办一场,主题大都是邻里关系、孝敬父母、家庭和谐等传统文化。每年的传统节日,村里都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装扮村居的节日氛围,村民们都倍感温暖。

阮家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精心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创立“守护朝阳”志愿服务品牌,“孩子是阮家村的未来,只有把孩子的教育抓好了,阮家村的将来才有希望。”阮家村党支部书记孔德广回忆,2020年中考,村里13个孩子有12个没考上高中,这急坏了村两委干部。“村里非常重视和关心对孩子的教育,村里中考成绩不理想,代表着3年后我们村就很难走出大学生了!”当机立断,2020年,村里投资建设了阮家村图书馆、辅导学习室,供村里的孩子使用。图书馆图书约3万余册,图书种类齐全,志愿者参与管理图书,村里的老师和在校大学生参与日常的辅导,让阮家村的孩子在村志愿者们的呵护帮助下成长。有了图书馆和自习室,阮家村学生的中、高考成绩有了显著提升。

阮家村结合实际,对街道推广的“相约黎明”“民享资源库”志愿服务品牌进行了创新。“民享资源库”更是结合村的特点,由村集体提供民享资源,村里的民享资源不只有稀缺物件,还有食堂、就业信息、图书等。村集体将电钻、切割机等稀缺物件统一存放,村民需要可随时借用;民享资源库里最大的物件是村里的“民享幸福食堂”,村民家里的红白喜事都可以在这里操办,只要提前给村里预约,场所、餐具都可以免费使用,不仅给村民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更推进了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民享资源库里还有就业信息,村孵化园引进的企业优先为阮家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村里通过民享资源库实时发布信息,让村民特别是广大妇女不出门就可以轻松找到合适的工作。

阮家村发挥村级治理的灵敏性,及时发现群众需求,不断提高村民的满意度、幸福感。村居以改善民生事项,提升基础设施为核心,以关心“一老一小”为出发点,将阮家村建成尚德向善、孝和齐家、村民共富的村居为目标,以丰富活动内容,建设和谐社区作为亮点,充分挖掘典型代表和先进做法。

阮家村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儒学讲堂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村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在村内打造2个文明楼栋,围绕国学传承、明理崇德、邻里和睦等内容,楼外打造仿古建筑,在单元楼内,设置传统文化标识和论语等经典名句,彰显传统文化气息;在廉政公园,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儒家文化、公民道德、文明礼仪等元素;设置宣传栏、公益广告牌、善行义举四德榜、优秀传统文化标语口号等,突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公约、移风易俗、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加强阮家村广场舞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发挥阮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作用,用村民喜爱听、听得懂的语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挥图书馆、儒学讲堂的作用,开展文明礼仪、家居生活、伦理道德、亲子教育、身心健康等内容的“新时代新生活”主题培训,组织开展国学课堂、亲子读书会、象棋围棋知识培训、茶艺知识等活动,利用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邻里助老”“温暖重阳”“邻居节”“读书节”等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方式融入村民生活。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作用,推广“相约黎明”“资源共享”“母子传承国学”等特色服务项目,大力弘扬孝老爱亲、扶危济困、向善向上等人文精神;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楼栋、最美单元等评选宣传,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正能量;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进社区、进楼宇、进家庭;开展积分兑换活动,以积分换奖励促美德;邀请专人对红白理事会成员进行培训,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完善“和为贵”调解制度,建设“以礼让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人民调解文化;大力普及道德规范、村规民约,深化文明有礼等文明行动。

挖掘整合文化特色资源,创新儒学治乡文化治理新模式,倡树人人彬彬有礼、家家和和睦睦、处处干干净净的“新农村新时代新生活”,以关心“一老一小”为出发点,打造“守护朝阳”“相约黎明”“民享资源库”等志愿服务品牌。

记者参观时发现,阮家村的居民楼里,着实“大有玄机”。每个楼层只有一个入户大门,正对楼梯,进入大门,居室走廊两侧分别各有一个入户的小门。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在搬迁时,街道社区充分考虑了村民照顾老人的需求,设计了这种房子。东户西户为一家,老人一套房,夫妻一套房,平时关上入户大门,东西的入户门敞开,还是相当于一家人住一起;把入户大门打开,关上东户和西户的小门,又成了独立的两户房子,各自有各自的空间。

阮家村通过文化“两创”,走出了一条幸福的乡村振兴探索之路。在阮家村参观时,村民的笑容和竖起的大拇指,向记者说明了一切。

2022-07-23 图文 本报记者 刘帝恩 周 末济宁故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5772.html 1 阮家村:一扇入户门,至亲同院住对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