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勉励新时代的广大共青团员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青年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奉献者、开创者,其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但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
一是注重历史教育,开启理想之门。增强“四史”教育,可以帮助青年深刻洞察历史发展规律,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使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一方面,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落脚点,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历史自信心,做到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要立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等不同阶段,引导青年准确把握历史大势,准确厘清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凝聚青春力量。
二是学习先进理论,筑牢信念之基。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要着力打造理论学习的思想高地,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学习,引导青年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中思考,使之深切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所蕴含的科学魅力、创新活力、人民伟力和实践张力,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从而成长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过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矢志“为人类求解放”的最高理想不懈奋斗。要懂得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而人的理想信念也是在实践中发源的,所以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思想上,更应体现在行动上。
三是善用“大思政课”,夯实奋斗之力。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这样才能加深青年对社会实践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入脑入心、滋心润魂。一方面,要善用社会生活,将社会实践打造为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创设思政社会实践资源库,开展社会大课堂实践教学,使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让青年走进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从“活”的社会现实中汲取养分,躬行实践,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国情和社情,在参与社会治理、践行责任中找准日后奋斗目标,坚定成才报国的理想信念。(作者单位:山东淄矿铁路运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