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2日
第02版:

孝善齐家传佳话

■本报记者 梁琨

提起郭桂花夫妇,汶上县军屯乡孙庄户村的村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

自幼丧母的郭桂花与父亲相依为命,二十三年前与丈夫杨传秋经人介绍结婚,共同照顾着父亲的衣食起居。熟悉的乡邻都知道,同他们一起生活的还有智力残疾的姑姑郭秀银。

三十多年前,姑姑家的表姐出嫁后,16岁的郭桂花考虑到姑姑一人独自生活困难,便将姑姑接到自己家中照料。很多人问郭桂花,既然姑姑自己有女儿,为什么不让她来照顾姑姑?“都说姑娘亲,姑娘亲,姑和娘一样亲!我们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彼此之间也有感情,在我心里,姑姑跟亲娘没啥区别。”她总是耐心地向大家诉说着。其实,除了尽孝,善良的郭桂花也想替表姐多分担些:“表姐不容易,身体不好还要照顾一家人。我若能照顾好姑姑,表姐才能更安心。”

可侍候老人并不容易,更何况姑姑还是智力残疾的老人。有时姑姑大小便失禁,弄到被褥上,郭桂花二话不说赶紧给姑姑擦洗干净身子,换洗被褥。随着老人年纪渐长,为了更好地照顾,她关掉了自己开了多年的小卖铺,腾出时间来伺候老人。她把老人安置在家中唯一一间朝阳的房间里,不管是数九寒天的冬季,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季,老人身上总是干干净净,房间里没有任何异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姑姑身体健康,每天生活得都很快乐,一家人也过得其乐融融。

“现在,她姑谁的话也不在意,就听桂花的。智力虽然不太好,但有啥事都想着桂花,就连我这个亲弟弟都比不了。有一回突然下雨了,院子里晒了很多衣服,我急忙回去收衣服。没想到她姑已经收了一部分了,后来一看,她专挑桂花的衣服收,就连我这个亲弟弟的衣服都不管。”谈起郭桂花和姑姑的感情,郭桂花的父亲笑着说,自己还有几分嫉妒哩。

然而,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并不容易。面对生活的艰辛,郭桂花夫妻从不抱怨。为了减少开支,她和丈夫杨传秋开辟了一块菜地自己种菜,又养了二十只羊、十几只鹅,卖了钱就给老人改善生活。“桂花心善孝顺,这是我们一家子的福气,无论如何,我都支持她。”杨传秋说。

在郭桂花夫妻的影响下,一双儿女孝顺、懂事。17岁的儿子对姑奶奶非常孝敬,买了好吃的总不忘第一个塞到姑奶奶嘴里。上大学的女儿也已懂得为家里减轻负担,每当寒暑假都要去打工,挣了钱就交给母亲补贴家用。

如今,郭桂花已年近半百,姑姑也已步入古稀之年,这个虽不富裕但温暖的家早已经成为姑姑无法割舍的“命根子”。数十年来,这对普通的农家夫妇以乐观豁达心态对待生活,以始终如一的言行感染着身边人,弘扬着“孔孟之乡”的孝善文明。

2022-07-2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5657.html 1 孝善齐家传佳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