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1日
第08版:

校园绽放文明之花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纪实

■本报记者 扈宏毅

本报通讯员 刘天慧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坚持“秉承儒家文化传统,树立现代教育典范”的办学思想和“做一流教师,为学生幸福成长负责”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志向高远、气质高雅、基础扎实、学有特长、人格健全、体魄健壮、幸福成长、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为育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同时,学校秉承了数千年儒家文化之风范,汲取了悠远绵长的运河文化之精华,形成了自己浓厚的文化特色。自学校获得全国首届文明校园荣誉称号以来,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特色引领激发文明活力

秉承着特色教育的思想,济宁学院附属中学擦亮党建品牌、打造智慧教育特色,以特色突出、质量一流屡获好评,屡创佳绩。

学校党委提出创建“我们是学生的引路人”这一党建品牌,建阵地、树标杆,引领党员干部擦亮身份,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举办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讨会,夯实教职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思想;举办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会,全体教职工深入细致地学习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丰富内容和核心要义。

附中还是济宁市“智慧校园”,学校在信息化高起点的基础上,构建了集校务管理、资源管理、教务管理等于一体的管理应用平台。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学生家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展“网络文明周”“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学校电子屏滚动播放网络文明、网络安全标语,通过主题班会,结合情景剧、学生演讲等方式做好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宣传。

素质教育增添文明亮点

学校坚持“全面+特长”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为文明校园创建添亮点。活动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从校情出发,突出特色,通过校园、走廊、班级、各功能室文化建设和评比,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

注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丰富德育活动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感受,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进而在反复的体验中陶冶性情、积淀成自己的行为,推进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篮球节和足球节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强健体魄、展现体育竞技魅力;校歌比赛上师生同台引吭高歌,呈现文化、艺术的盛宴;毕业典礼鼓励学生在成长路上迈出坚定的一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五四演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并驱争先中赢得喝彩。

为了讲好学校故事,展示班级风采、学生风貌,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展板、校园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QQ群等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宣传平台,面向全体师生、家长大力宣传文明校园创建成果。

师德师风夯实文明之基

学校常态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德能双馨的教师团队,并坚持以师德师风建设夯实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育人基础。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提升行动,使教师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甘于奉献、关爱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校园氛围。注重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和理念引领,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书香教师,使学习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

在“附中精神”的感召下,教师敬业奉献、爱生如子。班主任教师全天候陪伴学生,耐心细心;各学科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答疑辅导,有问必答;骨干教师课堂无条件开放,资源共享。近年来,附中还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教师成名成家、学生成长成才”的温馨幸福家园。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凭借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育人必先育德的教育方式、名列前茅的升学率和良好的社会口碑,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系列活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一如既往地实施素质教育,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07-21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5598.html 1 校园绽放文明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