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1至6月份,全市六项环境空气污染物均实现同比改善,其中,臭氧浓度为18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1.1%,位列全省第1位;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1天,减少幅度位列全省第1位。对于这样一份成绩,相信每一位市民也都能切身地感受到,从而让“济宁蓝”频频刷爆微信朋友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市始终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多措并举,持续攻坚。制定印发了《济宁市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圆满完成国家下达我市秋冬季任务目标,重污染天数减少幅度位列全国59个重点城市第1位。在此基础上,我市超前谋划,全面实施2022年臭氧污染综合管控工作,高标准实施臭氧污染攻坚。同时,狠抓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实现移动源监管由“路上”向“线上”转变,由“人防”向“技防”转变,由“管车”向“管企”转变,持续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扎实开展“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从治理路径、工作机制、下沉帮扶等方面着手,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有力支撑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让蓝天常驻是人民群众的美好心愿,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极大丰富,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人都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绿色的树、蓝色的天,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些都构成了人民幸福生活的最美注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群众共享绿水青山,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不变的民生大事。当然,蓝天保卫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守护的。我们要全力巩固这一珍贵成果,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始终坚持科学施策、标本兼治,在做好环境保护长远规划的同时,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要把“济宁蓝”变成“长久蓝”,也需要市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生态环境公众参与指明了方向。作为济宁市民,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少开一天车,多种一棵树;少用一张纸,多节水节电;吃饭多“光盘”,出行多“绿色”……每位市民只有积极落实大气染物防治各项措施,树立生态环保理念,主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才能守护好“济宁蓝”,正如歌曲《让中国更美丽》所唱,“美丽的大自然是你我共同的家园。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守护城市蓝天,通过每个人的点滴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让城市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