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树立“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改革理念,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围绕“企业感受”抓改革,构建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主题式、客户式、一站式服务链,梳理汇总涉企审批事项100项,形成《汶上县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指南》,流程再造“企业开办一站式、开工审批一件事、中介服务掌上办、项目竣工联合验、涉企服务网上办”,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行政审批“1+3+3”模式获评省营商环境创新案例,“中介超市”典型做法获评省营商环境标杆案例。
畅通“一链办理”,打造企业开办注销“一站式”。将企业从开办、准营到清算退出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树立“一事思维”,推动“一链办理”,实现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费用,营造良好政务服务环境。一是“一窗受理”立即办。优化业务流程,将开办企业事项整合为一个环节,建立一张清单,实行“一业一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最快2小时办结。二是“智能审批”电子化。设置智能服务平台、智能文件柜、一体化自助服务终端,实现自助办理、身份核验、材料扫描等多项功能。三是“简易注销”零跑腿。实行“取消公司清算组成员备案环节、通过系统发布简易注销公告、减少企业申请材料、推行全程电子化申请、增加公告异议社会监督、引入企业承诺制”等制度,网上公示由原来45天压减至20天。四是“定期回访”满意办。
勇于“揭榜挂帅”,打造项目开工审批“一件事”。聚焦2022年山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揭榜挂帅”任务,推行社会投资一般工业和房屋建筑类项目开工审批改革,审批时限由24个工作日压减到6个工作日,彻底改变了过去开工审批手续多、耗时长等问题。一是整合“一张证”。将项目开工前的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3个阶段合并为1个阶段,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等11个事项,整合成一张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开工综合许可证。二是规范“一张表”。制定开工审批“一件事”服务指南,全面梳理编制申请表单,精简申报材料37件。三是联审“一网通”。推行“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信息共享”全程电子化办理,将评估评审、水电气暖等事项全部纳入线上办理。
搭建“中介超市”,打造政务服务“加速度”。建设中介超市和手机APP,优选112家机构进驻,推动中介服务公开透明、减时降费,大幅缩短了审批中介服务时间,中介超市成立以来成交量2000余次,累计为项目建设方节省中介费用9000余万元。一是制度创新把好中介准入关。实行中介服务清单制,梳理各类技术审查、评估、咨询等62类中介服务事项,对具备资格的中介服务机构实行“申请即入”。二是精细管理把好机制运行关。线上开发全省首个中介服务应用程序“汶上中介”手机App,线下设立自助服务区,集展示中介机构服务事项及办理流程信息、现场咨询、公开选取、监督管理于一体,企业按照意愿自主选择中介。三是多维评价把好服务质量关。
实行“并联打包”,打造联合竣工验收“一件事”。深化“我要竣工”一件事改革,构建“统一平台、一窗受理、联席议商、限时验收、统一出件”联合验收新模式,已组织联合竣工验收26次,次均验收时限11天,较改革前下降85%,实现《竣工联合验收意见书》替代《竣工验收备案》进行不动产首次登记。一是变“多头申报”为“一口受理”。二是变“各自验收”为“并联验收”。三是变“被动监管”为“主动服务”。成立“帮办代办”办公室,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制度。
聚焦“企业感受”,打造保姆式服务“全周期”。将涉及“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纳税、社保、公积金、医保、银行等部门单位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党员先锋岗、陪跑代办员制度,让企业“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一是试点先行“静默认证”。抓住济宁作为全省唯一的“静默认证”改革试点市机遇,积极承担济宁市惠民补贴“静默认证”改革试点县,组织行政审批、卫健、人社、退役军人等11个部门,对38项惠民补贴事项实行“静默认证”,覆盖98%以上待遇领取人员。二是擦亮“汶情办”纳税服务品牌,通过远程办税方式,实现全县畅联通办,让企业和群众“零跑腿”。三是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四是打造“1+3+3”就近办全省标杆。按照“市县同权”要求,建立县政务服务中心+3个乡镇+3个社区服务所“1+3+3”行政审批新模式,审批权限下放、工作人员下沉,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点服务便利化,实现了“全程网办、县乡通办、就近能办”,让企业充分享受改革红利。通讯员 王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