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按照省公安厅“两个大抓、再抓三年”的统一部署,将其始终定位“一号工程”,瞄准现代警务机制建设方向,持续攻坚突破,全警全速用力,确保了新时代公安基层基础建设高质量、精细化发展,为我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年提升、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市级公安局”提供了强大动能。
激发基层所队发展活力
基层所队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单元,优化基础警务,方能激发基层活力。我市公安机关始终将基层所队建设置于重要位置,全力推动“智慧型派出所”建设,全部县级公安机关出台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全部城区派出所和50%的乡镇派出所完成“一室两队”改革,全部对接“情指勤舆”一体化平台,指挥室具备情报研判、警力调度等智能化功能。
借鉴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礼之用、和为贵”定纷止争作用,全市所有派出所设置“和为贵”调解室,建立完善多元化解机制,深入推进“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有效防范风险隐患升级转化。
1105名社区民警按照“自选式”“菜单式”任务清单,深度融入网格化综治管理。积极争取将“天网视频监控智能化”建设应用连续两年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好实事项目,强化智能识别技术应用,已建成的智慧安防小区可防性案件全部实现“零发案”。
创新推行现代化警务机制
加快“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创新“1+10+16+N”合成作战线上值守模式,市、县公安局和派出所三级在一个平台上共同值守,实现合成指令一键推送、秒级响应,合成作战一点发起、多方协同。我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代表,在公安部专题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推进“三项工作机制”向警种联动、警保联控、警民联防的“三联”机制转型升级,构建共治共享的“警务共同体”,建设警保联控工作站208处,整合警保联控队员4.5万人,进一步提高区域性及单位内部治安防控能力。创新居民自治自管新模式,建设义警、红马甲、乡贤平安类社会组织29支,街面可防性警情同比下降38.5%。
市公安局和13个县级公安机关均建成运行新型犯罪研究作战中心,配备反诈专业民辅警241人,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和损失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7.7%、56.6%。探索建立食药环侦“市县所一体化”办案机制,破获重大案件65起,实现精准、规模、高效打击,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并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绩突出集体。
织密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络,制定《跨县区警力集结联动增援工作方案》,全市特巡警系统总警力达到3497人,PTU快反机动队19支、队员1200余人,实行梯次跨区域警力增援,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突能力。升级一体化搜排爆实验室及无人机察打一体化技战法,获得了省厅科技进步奖应用技术类三等奖。
深化大数据智能化支撑
积极争取将公安大数据智能体系建设纳入我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公安内外数据整合,汇聚形成406类、4048亿条的多元多态数据池,数据量和应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以“预知、预警、预测、预防”为重点,打造一键搜、全网追逃、反诈预警等56种大数据实战应用模型。
市公安局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按照公安部一级实验室标准建设,成功申报全国重点特色实验室;12个县级公安机关建成3级以上实验室并通过评审。
推进全息感知体系建设,提升后台解析能力。建设人像视频图像数据库,搭建人像智能融合平台,3002路人像识别前端助力实战。车辆识别系统卡口10478个,日均汇聚数据4000余万条,为疫情防控、侦查办案提供了有力支撑。
延伸高效服务群众触角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成功打造集网上办事、查询预约、手续审批、投诉举报等148项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济宁微警务”平台,注册用户76万人,业务诉求办结率100%。出台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15条43项措施,明确38项“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审批时限再压缩50%。
市县两级全部运行“一窗通办”服务模式,公布通办事项36项,编制服务指南,实现了业务流程优化、审批集成高效的目标。开通出入境“全国通办”业务,全省率先实现身份证换补领就近办理,受理异地身份证149万张。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助力疏堵保畅,交通拥堵指数降幅全国排名第一。一项项为民服务措施的落实,让公安“放管服”改革含金量充分释放,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更加方便、获得感更加充盈。
打造忠诚担当公安铁军
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市公安局突出“政治引领”,巩固公安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行队伍风险隐患“红黄蓝”三色预警管理,确保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以“精细化管理年”为牵动,开展“三比三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双建双促”攀峰行动,激发干事创业动能。
构筑高效执法责任体系,市县完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自主研发“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创新推行“2+4+N”群众诉求会商研判处置机制,推广办案积分考核管理,被评为“全省政府部门(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典型”。
强化基础保障,6个县级民警训练基地获评省一级县级民警训练基地,数量占全省总数四分之一、居全省第一。消灭“无房车管所”,特警营房和训练场所全部达标。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确保转移支付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通讯员 侯宪锋 张巍